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當初為何學倉頡?

都快忘記我為什麼會學倉頡了。




我想每個人剛開始都是從注音輸入法開始學打字的吧! 我也不例外,而且曾經覺得打字是個很應該學的技能而認真地練了一陣子,拿本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書一頁一頁地狂打。

可惜,頂多兩三天吧! 就不想練了。


後來,國中時,國一還國二忘了,老師要我們學大新倉頡,那是改良版的倉頡輸入法,它把常用字的倉頡字碼都簡化成一個或兩個字碼。  就我記憶所及,比如說「從」在倉頡裡要打「竹人人人人」五個字碼,大新倉頡只要打個「人」 (還是竹?) 就完成了。 方便度差好多好多。


事後想一想,為什麼國中老師要叫學生去學大新倉頡呢?  就算是要逼學生學會打字,那只要給他們一個速度的要求就好了,為何要引介大新倉頡呢?

真正原因是什麼我不知道,不過,對於現代人寫字常常寫錯這個問題,個人覺得教年輕人學倉頡系統的輸入法會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因為倉頡需要拼字,會逼人去認識每個字的正確寫法,更好的是,雖然是拼字系統,其實也需要用到拼音的神經運作,比如有某個字不會打,就會去拼另外一個同音字來混過。

而且有趣的是,明明就是拼字系統的倉頡,卻常常會被字音影響而打錯字,比如尷尬會打成乾尬;心理會打成心裡;膚淺會打成敷淺,諸如此類的,明明打法天差地遠,但因為同音的關係有時就是會搞錯,可見在使用倉頡輸入法時,會同時運用拼字跟拼音的處理神經。


話歸正題,當初第一次學大新倉頡時,就覺得這個輸入法系統很酷,想認真學學看;後來,當班上同學因為熟悉注音輸入法而對這種難學的輸入法系統感到不屑時,我卻慢慢上手,後來取代了注音輸入法。

等到熟悉了大新倉頡,我又決定要捨棄它,選擇原本的倉頡,因為大新倉頡是要付費的輸入法,所以在外面不如倉頡輸入法那麼普遍。

再者,大新倉頡收字太少,很多字都打不出來,十分地不方便。相對的,原本的倉頡收字就很廣,甚至有些注音輸入法打不出來的字它都有,真的是人帥又多金,好處佔盡。

假如當初我把注音輸入法練得很順的話,搞不好我現在就不會用倉頡了,嘖嘖! 事事難預料。


話說,倉頡輸入法的發明人朱邦復先生還滿偉大的,他放棄了這項前偉大發明的專利權,推動電腦的中文化,後來他被稱為中文電腦之父,我覺得實至名歸。


身為比中文象形文字更容易電腦化的英文,也需要26個鍵位,而倉頡的所需鍵位卻只需要25個,少英文一個,而且其中一個鍵位「難」是用來拼很難拼的字,比如鹿、慶、臼、龜、黽等,但真的要拼,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會比較難記而已。

也就是說倉頡其實可以用24個鍵位去拼所有的中文。 而拼音系統的印歐語系文字,即便是所需字母最少的英文,也比倉頡輸入法多兩個鍵位。

我覺得這是倉頡輸入法了不起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