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日,一個人去看賽德克巴萊的早場。
因為沒有很喜歡魏導的海角七號,所以我抱著挺國片的態度去看賽德克巴萊,個人覺得以藝術精神來看,這態度有點不大正確,幸好,魏導這次拍得很成功,沒有白挺。
至少我是這麼覺得。
在看賽片之前,大陸那邊有些影評說影片中過於仇日,過於民族主義,淪為庸常之作。
其他的影評還有支持原住民反抗的精神力量描寫得過於薄弱,過度血腥等等,這些不予置評,或許是為了打壓刻意吹毛求疵,或是真有那麼點道理,反正跟我想說的無關。
關於過度仇日,過於民族主義,這點在我看完賽德克巴萊後,完全變成了屁,魏導根本是拍出一部幾乎不會讓人陷入仇日情緒的記錄片。
因為魏導著力於日本人之於原住民的迫害,跟原住民之於日本人的血腥反攻是差不多的,加上魏導加入「尊嚴與文明」之間的探討,使得觀眾會想得更深入,遠離仇日的情緒。
個人覺得魏導這部片有做出它的高度,也如其所說重點不在於台日情仇,有做到他所想要的呈現,只是我看完後有些小不爽,因為魏導實在對日本人太好了。
看完賽片,我想搞不好大家對於日本人的同情會與對原住民的同情差不多,這對有點仇日的我來說,會覺得是另一種過頭,畢竟應該給予日本人一些讉責,可以適度挑起一點仇日情緒,因為日本人的悔過態度不值得我們對他們太寬宏大量。
講了那麼多,以上是個人意見,以個人觀點來譴責魏導,那也太靠北了,魏導有做到他自已想要的呈現,就值得給他一個讚了。
看完賽片後,主要思考在於真實呈現與觀眾反映的差別。
從很久以前就有一種反思,人們對於一件事物的喜好未必對應於它該有的評價。
這次魏導強調他的作品是以呈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去拍攝的,我心裡就開始有對於「真實是否就是好」的思考,但還沒看過賽片,也沒材料去做延伸思考。
上禮拜日早上,無意中看到偉台發表的賽片觀後感 ,呵呵~~ 我就要去看的說,我買了禮拜日早場的票,就差那麼一點。 看完偉台的發表後,不知道為什麼一時手癢打了好長的回覆:
.
.
.
Wood Yu 最近想到一個問題,假如一個人的一生評價是10%好90%壞,可是那10%的好可能是非常受世人肯定的,比如愛狗、尊重女性、孝順,那麼大家對他的評價可能是半好半壞,甚至多好少壞,儘管那90%的壞是殺人放火。
Wood Yu 所以電影主角可以殽人放火,但最好不要欺負女性、虐待動物,不然觀眾很難喜歡他
.
.
.
嘖嘖~~~ 這樣做其實有點白目。
當然魏導不想過度挑起仇日情緒,自然不會過度呈現日本人的壞處,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但若果今天魏導是想拍一片讉責日本人的影片,像大陸的 南京!南京! 那樣,賽片可謂很失職。
不是硬要故意批評魏導,只是我是用這種對比來做一系列的思考的。 影片的呈現是魏導的自由,硬要逼電影工作者用他們的心血來做特定人士想要的申訴是很北七的事。
有時候,為了不讓紀錄片流於無盡的仇恨,導演會給反方,比如說日本兵、德國納粹、沙文主義者、社會大眾、美國大兵、老師、大人、官僚、犯人、男人...................
給他們一些正面人性,不然一面倒向一方,影片可能就會沒深度。
有趣的是其中的拿捏,如果賦予反面角色太多正面描寫,那影片所要呈現的譴責效果就會降低,或者是,導演賦予反面角色的正面性格是受世人喜愛的,就如我留言給偉台所說的,可能人們對事物評價會受個人喜愛而失去公正。
更深一點的思考是,假若反面人物是個真實的人,卻很不幸的他有世人喜歡的人格特質 ── 孝順、疼老婆、愛小孩、照顧流浪狗..... 又帥 靠盃! 根本就是超有型有款的 bad boy。
在這種情況下,導演要怎麼讓觀眾去討厭他,進而去讉責他。如果全部照實紀錄,我想儘管主角再負面,觀眾也不會有太多讉責,要是主角本人還沒死,可能還會有人寫信到監獄裡給他加油。
這次魏導強調他紀錄片的真實性,我就產生以上的想法,如果全部照實,互相點出原日雙方凶殘的一面,可能觀眾對日本人的讉責就會降低很多。
當然,再強調一次,魏導本來就不希望挑起仇日情緒,所以沒什麼好說的。
另一個問題是數量問題,也就是影片分配給角色正負面描寫的鏡頭比例。
假如要讉責一個角色,當然會給他負面的鏡頭多過正面的鏡頭,或者是他呈現可憐、受到報應的鏡頭少於他囂張的鏡頭;不然很怪,壞人殺人的橋段幾秒就沒了,可是他被制裁的橋段卻佔了大部份的影片長度,而且過程很悽慘可憐,那這樣觀眾可能還會同情這個壞人。
賽片讓我小不爽的地方就在於上述這點,日本人的過份之處一提即過,比如強暴婦女。還有壞警察吱叭的部份很快就受到報應,或讓觀眾發笑,降低討厭性,而日本人被殘殺的鏡頭卻大大描寫,佔了滿大的篇輻,在這種呈現下,觀眾自然就不太會仇視日本人了。
當然,這是魏導的選擇.... 喔~~好累,不想再強調了。
我覺得上述想法也可套用在鹿鼎記上,我對鹿鼎記也有一點小不爽,雖說金庸想超脫漢人本位來呈現較為公允的民族大同,他也有點出滿人的不對之處,比如開篇的文字獄,也有說到滿清的揚州三屠。
可是整本書下來,漢人的不像樣處遠遠過於滿人的不像樣處,敘述兩方負面的篇輻也是嚴重失衡,然後再藉由韋小寶去反詰陳近南異族政權有何不好? 在這種呈現下,大家自然會認同韋小寶,甚至如果是遠不相干的民族,比如澳州白人好了,看完鹿鼎記搞不好會想說:這麼不像樣的民族的確應該被異族統治。
事實上,反清不反清是很深的議題,雖說金庸捨棄了漢人本位,但他作品的深度跟那些漢人本位的武俠作品沒什麼差別,差在褒漢還是褒滿而已。
好啦! 看過一些舊式的武俠小說,不得不承認金庸對於褒貶滿漢的比例已算進步了,有些武俠小說一面倒的揚漢貶滿,只是,算是我雞蛋裡挑骨頭啦! 我覺得金庸可以再弄得更有深度一點,尤其在反清不反清這個議題上。
p.s 以上字數剛好2,2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