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Seediq Bale 觀後思考(2) ─ 真實造成的史評失準

這篇要說的跟賽德克巴萊比較沒關係,算是有關歷史的延伸想法,但還是會用賽片為例來說明。


看歷史的角度,可微觀可巨觀,可見樹也可見林,就像照相一樣。

還記得鬼影裡某個橋段,一個攝影老師說,拍照就是把不要的部份捨去。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

攝影跟治史很像,都是用自己的角度跟裁量去詮釋你面前的景像。


賽德克巴萊算是時時規模較小的歷史記錄,可比擬成近距離攝像。跟治史不一樣,攝影不會有見樹不見林的危險,因為要見樹還是見林鏡頭伸縮一下就好,純粹看自己的選擇。

但治史時卻要小心在微觀的角度下,給讀者的感覺是否會造成錯誤的舉一反三。


比如在賽片裡,觀眾對於日本和原住民的同情是差不多的,兩方各有殺戮,各有對錯,各有堅持(文明與野蠻、屈服與自由),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會有人為原日情仇下個註腳,這是價值觀的混淆、互相不認同.... 兩方沒有對錯......

看似超脫,其實很扯,如果說兩方沒有對錯的話,這個世界可以說是沒有大是大非了。

基本上,日本人很明顯是錯的一方。


舉個對照好了,在中國開始反攻日本的時候,一定會有人激憤之下濫殺無辜日本人,我想不可能沒有。如果後人照實把這段慘事拍出來,並且著重於此,那會不會有人說中日這場大戰沒有正義的一方?

如果是這樣也太扯。


魏導這部片的確算是很考究史實的,而且刻意不挑起原日雙方情仇,算是對於一堆過度醜化日本人的片 (功夫片....) 的進步反動。

但若說要用賽片來評說原日情仇這段歷史,很可能會做出過度自省的史評失準。


或許我比較仇日,但日本人是錯的一方這點是絕無疑義的,如果日本人佔領別人土地,壓榨別人還不算錯的話,那我想世界上沒有什麼對錯了。

我覺得賽片可以當作記錄片來看,但若要用來評說整段原日雙方的情仇,因為賽片的時空規模太小,容易見樹不見林。



賽片給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小規模時空下,完全的真實呈現可能會扭曲爭議雙方該有的評價,本來很明顯的是甲錯乙對,可是在某段小事件裡,反而是甲對乙錯,那麼此時就要特別慎重地處理整段時空背景,要不斷提醒讀者對的是非觀。



還是要強調一次,魏導怎麼拍是他的自由,或許看法不是人人能接受,還是要尊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