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日文為何有很多外詞音譯字??

一直很好奇為日文中有很多外語音譯直翻的詞彙   雖然中文也有很多 畢竟西方文化基本上構成了現代文化 自然需要引入很多西方名詞  

但基本上我們能夠用意譯的詞還是會用意譯 不會像日本那樣用一堆音譯詞  

日文實在有點離譄 很多家常名詞如外套、杯子、舞蹈、船員、背包、桌子... 都用外來語音譯   曾經問過麵皮 麵皮說這些名詞他們本來就有   那為何要用外語直翻呢?

麵皮說那些固有名詞對日本人來講是比較老式的用法

日本人的語言跟文字本來就比較容易接受外來語的雜混   不像中文那麼不易變動

雖然我對日本人的瞭解很淺   但大致可以想像

畢竟日文基本上還是屬於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似乎本來就會有一堆外來語


今天背日文單字時 又看到對我來說有點刺眼的外來語音譯詞彙   突然心中有些想法   

為何中國人比較喜歡意譯  而日本人對於音譯字的接受度卻非常之高?  

我想是因為中文獨特的文字系統使我混淆了問題焦點

日文中 除了漢字  其他的拼音字對他們的意義就等於我們的注音符號

我之所以會很訝異為何他們不用原本的日文原本的字而用外語直翻   是因為我心中有漢字系統的概念

漢字對於拼音系統來說相當是字根 一字一意 但日文的片假名或平假名只是拿來狀聲的 至於狀的是日文還是外文 其實沒什麼高下之別   

相似的例子就像我們用漢字去拼台語的一些沒什麼意義的話 比如阿撒不魯等       對我來說那些名詞只是狀聲詞而已   跟直翻英文雪特相比 比較沒有高下之分 



對中國人來說  可以用漢字意譯自然比純粹地狀聲來得好  我想外國人也是這麼認為

但拼音字不像中國字 一字一音一意 拼拆方便 容易組成新詞

比如電視、電風、電話、電冰箱、電腦、電池、電鑽、電車......

拼音字礙於一字多音的限制 比較不可能為了盡善盡美地意譯而創造落落長的新詞

英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很多的外來詞彙   而非用英文意譯組新詞  

日文也一樣    而且日文情形可能更嚴重   日文的字普遍多音位   組成意譯字會更加繞舌

只要不是漢字可以意譯的詞 那些用片假名拼出來的字 跟用平假名拼出來的外來語 兩者的差別只在於哪個較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日本人向來崇拜西方文明   我想可能因為如此 他們容易接受外來語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個人的猜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