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由少數人去做社會的良心

其實想一想,憑什麼去要求民眾去關注時事,畢竟新聞完全不如小說、動漫那麼有趣。

如果折衷求其次,不強求所有人民的參與,只要培養夠龐大的菁英去關注時政,會不會比較好。

就像東漢的太學生,區區千百人,卻代表了千萬百姓發聲 (有時候沒有那麼偉大),也發揮了不少作用。

( 不過太學生在兩次黨錮之禍被殺得很慘,之後就沒有元氣去對付腐敗官僚了



同樣的,如果由國家或非營利機構去培養關注政治、國際、正義、新聞的大學生,比如設置一個學程,教學生如何分辨新聞、如何找資料辯駁、理解台灣的政治組成等等,且讓那些願意修這個學程的學生減免部份學費,增加誘因。

只要有足夠的人數去關心政治,並教他們方法去影響社會,其實不需要全國人民去關心時政。


當然沒有群眾的支持,少數「太學生」也無法發揮作用。

但有心人士可以試著搧動群眾,製造議題。

我不覺得搧動是錯的,只要目的是對的,或結果是對的,過程其實沒有很重要。

像這次的廢核運動,先不論廢核四是對是錯,我認同有心人士刻意製造悚動標題或議論去把群眾拉到街頭上,破了台灣史上的記錄。

畢竟核四公投很明顯是政府的暗招,要過公投實在太難,不使一點手段根本不可能贏這盤棋。



而且培養越多有能力影響大眾的菁英,民眾的素質多少會被提昇。

與其想方設法促使大眾去關注時政,不如集中資源去培育有意願關心時政也有能力影響社會的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