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富饒的時代與富饒的價值觀

以前有個新聞,伊拉克貧民竟然闖進神殿,破場自己國家的珍貴文物。

如果是拿去賣我可以理解,為何要破壞?


最近有個想法,或許是因為那些文物對他們不代表什麼,甚至會侵佔那些本來要拿去救濟貧民的預算。

其實,生活在地球另一端吃好穿好的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不要有絕對的價值觀,要放開心胸,但畢竟我們太富饒,還是養成一套根深柢固的價值觀,很難放棄。

之前看一本書,講公共財與外部性成本,並一直拿麥當勞為例子,說一個大麥克只計入他生產的成本卻沒有算入生產大麥克時所造成的汙染,如果把清理汙染的成本算進去,一個大麥克絕對不只幾十塊錢而已。

感覺作者一直針對麥當勞,比如他靠盃麥當勞所採用的牲畜所食用的玉米是受美國補助的,等於把成本攤入美國國民帨捐內。

但美國補助麥當勞或許有他的道理,如果連國家補助都要算進去,很多企業都嘛欠罵。

當然作者故意針對麥當我是不反對,反正我對麥當勞沒好感,重點是,反麥當勞容易,要放棄所有的汙染產業很難。

要講外部性,電影有沒有外部性?  外國大製作世界各國走透透,飛機排碳有多少?  爆破放煙又造成多少汙染?  可是票價都一樣啊。

還有,發展人文藝術就沒有汙染嗎?  不會排擠到其他項目的經費嗎?


回到伊拉克那個新聞,如果我生活在生死邊緣,看到神殿內的石雕竟然活得比我還光鮮亮麗,我會不會生氣?

社會常講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麼為何我們不把發展人文與保存古績的經費拿去救濟貧民?  那些東西帶得走嗎?

或許發展人文藝術可以促進觀光,增加國民收入,但這種看法等於直接否定人文藝術本身的價值,偏重其利益。

根本都在大小眼,可以反麥當勞等大企業,卻無法放棄根本不構成生活必需的影音工業,也養成很多浪費資源的習慣,最常被靠盃的就是吹冷氣、塑膠袋。


但話又說回來,畢竟我們生活在富饒的時代。

如果,未來因為天災人禍使得物質文明急劇退化,下一代問我們為何這麼浪費,不珍惜物資,那我會想說,生活在這麼富饒的年代,要珍惜物資不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