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中華帝國傳承三千年?

基本上,對於標題我偏向否定。

雖然常聽人說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順利傳承下來,好像很厲害,但中華文化佔了一個大便宜,就是中華文華出現的時間是最晚的,比較可信的商代約在3500年前出現。

但兩河、埃及文明都是從六七千年以前開始算的,湮沒在歷史長河裡的機率大很多。

跟中華文明較近的印度古文明,最古的達羅毗荼文明五千年前出現,四千年前左右開始衰弱被阿利安文明取代,差不多就是中國的夏代。

達羅毗荼文明是真的斷的滿徹底,但四千年前的阿利安文化,也就是梵文文化,難道沒有傳承下來嗎?

基本上印度教就是建立在梵文文化的基石上,婆羅門神話與種姓制度在現代也有很深的影響,還有語言,不管南北兩大系統的印度語都有傳下來,只是英語是其第二官方語言,所以印度人英文很溜,但並非不會講其母語。

還有一個便宜是,在東亞偌大的土地上,華夏文明的高度遠遠超過其他民族,所以就算被外族人統治,馬上就能使之漢化,對漢文化的主體影響不大。

印度就比較衰了,被希臘文明、伊斯蘭文明、英國人侵略過 (早中國一百多年,又殖民 ),這些高級文明都能使印度文化主體產生很大的影響。

希臘與羅馬文明也是,處在歐洲那個文明大搖籃裡,加上文明的腹地不夠廣,原本的文明很快地被洗掉,能存續下來的很少,直到文藝復興始有迴光返照。  

說實在話,中國也沒好到哪去,清代中國人能傳下多少商周的文化?只是經學的傳承以及對國史的重視,使得中國三千年文化有較強的根源感



再來是種族與語言,這兩者是評斷文明傳承的重要指標。

現代的希臘已經斯拉夫化了,而非古代的希臘人血統;埃及也差不多,被伊斯蘭文明同化,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拍語,所以被認定文明的傳承斷了。

反觀中國,雖然仍然是漢人血統、講中國話,但所謂漢人血統是荊楚甌越、匈奴、鮮卑、氐羌、回紇、契丹、女真、蒙古、滿洲等民族透過侵略不斷地混入中國人的血統所組成的,三千年前的周人跟現代中國人的血統差別,或許不會小於希臘人與斯拉夫人的差別。

所謂華夏血脈的存續,很大的程度是建立在中國人血統定義相對模糊的前提上。若把範圍縮小,比如說河南省一地三千年前的周人與現代人的差別,我相信差距會大到讓河南人不好意思。

但若擴大到整個中國,對於血統的定義必定會放大,大到不能去清楚定義何謂原本的華夏血脈?

所謂五族都是中國人,雖然有點自爽,很大部份也是現實致之。中國就這麼大,即便去掉滿蒙回藏,去計較中國人的血統成分仍是很尷尬的事。 甚至有人提出南中國人與北中國人的DNA有很大的差距,可算是不同的人種


至於語言,如前所述,中國人總是能漢化外來統治者,所以語言的變動相對較小,而中國人使用世上碩果僅存的象形字 (不把日本那半象形半拼音文算進去的話),其字形少變的特性也幫助了語言的存續。

另外,中國的統治與凝聚主要靠著士人階層,類似歐洲的傳教士,而書面漢語與經學之於士人就有如聖經之於傳教士;因為象形字的固定性以及中國人對文言文的重視,使得古漢語的文法與字詞硬挺挺地傳下來,不若聖經一經過翻譯,與歷代字詞的拼音變化,使後人難以回溯古語。

語言的傳承這點,我覺得中華文明當之無愧。


中國歷史很特殊,有很強固的穩定性,分合有常,主要舞台也很固定,幾乎都在華北華中華南。不像歐洲,最後分裂成幾十個國家。

因為這個特性,有些西方學者將中華文明三千年視為一個延續的中華帝國,說是世上存續時間最長的王朝。

如果是說漢文認同的承續,好吧!   除了元朝那一段有爭議,其他的我認同。

可是那些西方學者,好像是以血脈為準,比如馬其頓王朝、阿拔斯王朝、金雀花王朝等等,這樣一來,很明顯中華千年帝國是個一吹即破的神話,都不知道中斷十幾次了。


我想是因為中華文明太特殊了吧!    所以特別優待。

一來,統治模式與文化認同大概從秦漢以降後都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外來統治者除了蒙古人,都急於融入漢文化。

二來,儒教的承續,以及士人階層以漢字與儒家思想將所有中國人牢牢地凝結起來,使得廣大的知識分子都自我定義為炎黃子孫,儒家的傳承者。

三來,漢字不易變動,所以即使各地方言不同,其中使用漢字的知識分子也不會自外於漢文化之外,而知識分子又是立國的共礎,上面的人自我認同為漢人,下面的人自也受影響。

第四,血統認同問題。歐洲分裂成數十國,較能清楚定義血統問題,但中國不行。

如果中國很早就走上分裂之途,比如一省一國,誰敢說自己是上古漢人的傳承者? 誰說誰被譙。在分裂的情形下,就會產生如同歐洲各國對於希臘羅馬文化的認知,只敢說受其影響而不敢說自已為其傳承者。

事實上,我相信台灣人離周人血脈很遠很遠了,但我們仍然自認為炎黃子孫,有較強的傳承感,相較之下,法國與羅馬地理相距不遠,血統也同是印歐大家族之一,卻不敢自承為羅馬人後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