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日文的外來語動詞

日文的外來語動詞,主要來自中國,在應用上....有些奇怪。

因為日文的文法跟中文大相逕庭,卻又受中文很大的影響,從中文裡借了眾多語詞,導致日文不得不用一些比較「醜」的手段把中文融入日文裡。

比如,在中文動詞後面加個 する(做)以應用:結婚する、散步する、勉強する、後悔する、休憩する、旅行する....



這樣的用法,如果用中文來表示,好比:

模擬狀況一: 爸,媽,我跟小美要做 marry了,而且三個月後要去做 travel

模擬狀況二:等下我要去做 study 一小時,之後做 walk 十分鐘,再去做 rest



我覺得這樣的文法感覺很差!   感覺很陽春,拼湊成文。


繼而再想,與日文同為包容性奇大無比的語言 ── 英文,卻不會有這樣醜的文法,借入的外國動詞若要做應用,就在語尾做變化即可。

但日文的文法不像英文那麼方便,雖然同樣是語尾變化,但日文的動詞變化要動到母音,不像英文是在語尾子音做變化,原則上不會動到母音。

講得再精確一點,日文動詞有點像德文動詞原形,都會留個尾巴做變化,日文動詞的尾音必定是ウ行,也就是說母音一定是 u,而這個尾巴再依照動詞在不同的情形下去做變化。

德文也是如此,通常都會有個 en 這個尾巴,而這個尾巴再依人稱不同而代換成 -e -st -en -t 等變形。(但仍有不同,德文的變化是抽換字尾,而日文則是變化語尾的母音)


所以我再想,日文可不可以把中文借詞加上る尾,這樣乾淨多了,而若要依時態做變化,就依五段動詞的變例去變化即可。

例:私は日本へ旅行りに行きます。   旅行る→旅行り (動詞第二變化)



除了動詞,日文形容詞也分 い型跟な型 ,前者為日本自有形容詞,後者為中文借入的形容詞,至於為何分二者,跟動詞一樣,借入詞無法像自有形容詞做文法變化,所以有不同的詞尾變化,因而,判而為二類。


以上種種,都給我一點不倫不類的感覺。

....這麼講好像有點過份。

1 則留言:

  1. 最近在學日文,我也覺得日文這種文法很"有趣"~哈
    然後甚至會想說,日本人乾脆說中文就好了嘛...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