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自大的中國人

儘管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這個議題十分尷尬,因為對中國的厭惡,很多人在自我認同上是很排斥中國兩個字,偏偏中港台三方又常被華人/唐人等字眼抓攏在一起。

反省與批判中國有助於台灣人進步,因為台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但過猶不及。

儘管滿清自大誤國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我總覺得清末以來檢討甚至貶損中國的風潮仍然方興未艾。看到有人以清末板蕩為例嚴批中華、諄諄告誡大家不要活在過往的自大時,我反而覺得他還活在清末民初的氛圍。

好比最近發現有鄉民說中國人這名字十分自大,遺笑大方之類,然後下面一堆人推。


其實自我賦名以偉大涵義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而視己民族活動的舞台為天下之中也是人之常情。

查了一下,中國人一詞為民初學者章太炎先生所提倡,而之所以叫中國人我想大概來自於中國這個延用兩千多年的華人活動領域之稱謂。

漢代始稱中原為中國。


雖然歐洲人沒有自稱為「中洲」,但歐洲人的居中本位意識卻創造出中東這個地理名詞。古歐洲人稱安那托利亞高原為近東、阿拉伯一帶為中東、遙遠難知的東方為遠東。

雖然也有西亞此一稱謂,但大家仍然習稱中東。


鄉民們說中國不夠格。但以中國文化之昌盛,應該配當此名吧!     全世界才幾個大文化區,中國就是其中一個古老的文化輻射中心。

儘管中國長久以來一直被外族侵略,在中原稱王立國甚至開新朝代的異族大概二三十幾個,然而,那些異族幾乎都很快被漢化,連續將中國意識傳續了兩千年左右,而身為中原異族的混血後代,難道為了近代國運不濟就否定掉用了兩千年左右的名字?

檢討也有個限度,不應該檢討到國族名稱。就算有個弱小部落講述其族名意思是「世界主宰」,也只能點頭示意表示尊重。


尚且,中國人並沒有強迫全世界叫 Chongwo  中國只是自己人的叫法,本來就不必感到不好意思。

反而,有個堂皇、自主又有意義的自我稱謂是很幸運的事。

舉例來說,大部份的族民是不知其義的,比如England源自古日耳曼民族盎格魯族,而盎格魯的名稱由來莫衷一是。

有些族名則依附地名,如台灣人。

而斯拉夫民族的Slav據說是因為斯拉夫這個民族以前常常淪為奴隸,所以Slav與slave兩字是同源的。

有些族民依據發現者,比如American與Columbia。那如果是姓 Smith或Johnson的英國人發現美洲怎麼辦?  不是很怪。

菲律賓也類同,發現菲律群島的歐洲人以西班牙皇太子的名字命名,然後就叫菲律賓人只好如此自稱了。

有些族名是冊封的,如越南是清嘉慶顛倒阮氏政權上呈的國民 ─ 南越而策准的。

加拿大的名字有點無厘頭,據說是歐洲發現者問當地土著當地名稱,土著回以canada 意為村莊,結果canada就成為加拿大人的自稱。

相比之下,中國是很好,又源遠流長的稱謂。

明明該令人羨慕的名稱竟然成為鄉民恥笑的張本,個人覺得很誇張。且生活中很多物事會冠上中國一詞,如中餐、中國家具、中國民俗、中國風、中史、中式建築、中醫......   難道要不斷在心裡翻白眼:憑什麼稱「中」?

認同中國人身分、以及認同上無法完全割掉中國人身分認同的人 (具體地說,嚴標己身為台灣人、卻站在自我反省的立場批判中國人一詞) 為了中國人這個民族稱謂感到羞愧,實在很無謂。


與此相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意識到好像每個人都認為中文精確性不如英文,從小到大幾乎每個老師都這麼說,挺中文的老師不超過五個吧!

老師如此,一般人更不用說。自身為例,幾乎沒看過有人為中文感到驕傲,反而看過有人講到中文大搖其頭。

而且大家的舉例,比如中文沒有時態、中文不分單複數、中文第三人稱不分性別等吹彈可破的理據只要大家像法國人那樣為母語感到驕傲,只要有一點點的不服氣,大家都學過英文,知己知彼,要為中文扳回一城並不困難。

結果卻是,中文沒有時態這個不實說法成為最常聽見的批判理由。

大家都知道要為自己文化感到驕傲,那為何常常用很多似是而非的理據貶低承載自己文化的中文?

若文化反省沒有建立在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上,恐怕流於文化自卑。


其實語言比較十分困難,所謂精確度在語言學並不是嚴謹的說法,反而有「熵值」這回事,而很抱歉,中文熵值爆高,甚至常被說是世界第一。

我承認中文有遜於英文之處,英文有時也不如中文,如中文的文句修飾遠比英文密集。

現在方言復興之風漸起。而台語、客語都是中文的子支,文法與所謂中文的普通話大同小異,詞量還少於普通話;英文之所以精確,部份在於英文吸收了大量的辭彙,大英字典是全世界詞量最多的字典。

隨意自貶普通話,那台語、客語豈不更遜?

如果對台語、客語有愛戴之情,就不該隨便貶低中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