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陳文茜的荒腔走板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28/656680/%E8%A8%AA%E4%BE%AF%E5%B0%8E%E6%8C%A8%E8%BD%9F%E3%80%80%E9%99%B3%E6%96%87%E8%8C%9C%EF%BC%9A%E5%86%8D%E7%86%9F%E9%83%BD%E5%8F%AF%E8%83%BD%E5%BC%95%E4%B8%8D%E5%90%8C%E7%9C%8B%E6%B3%95


陳文茜自己說了:稱自己訪問侯孝賢時,是想呈現一位從小調皮、打架的孩子,有天仍可能成為大導演的方向。

基本上陳訪問侯導的荒腔走板,網路上列舉出來的那七點,我覺得真的就是如她所說:想要呈現一個壞小孩到發光發熱的反差過程。  很多人都說陳趨炎附勢甚至無節操,我也頗相信,除了白目之外,我相信她沒有理由去捋侯導虎鬚。

像陳所想強調的這種「蛻變過程」我覺得這幾年越來越流行,各周刊與書籍很愛強調成功人士「不乖」的那一面,試圖要暗示什麼。很早以前乖學生已成為一種略帶嘲諷的字詞,而反抗體制甚至使壞叛逆這年頭越來越夯。

很多社會賢達喜歡分享各種小時候的叛逆情事,感覺「檢討」自己的叛逆是種很不錯的自我認識與自我定位,甚至漸漸產生一種想法:壞學生才好啊!

其實老一輩也會有種類似的迷思:人要窮苦才會創大事業,特愛以郭台銘為例。

我尊敬叛逆是種須要付出代價的資格,也認同衝撞體制的重要性,可是若過度標榜而跑偏了就會變得像陳女士那樣,硬要套入自以為是的解釋。



好吧!   其實我也滿愛看「流氓教授」、「混混變大老闆」之類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