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關於 英文的精確性

雖然從小師長們都一直褒英貶中 (精確性很低什麼什麼的),但我一直覺得英不如中,而且越長大越是如此。

關於精確性,中文最常被攻擊的就是時態,但事實上中文該有的時態都有,表過去與完成式的「了」,表現在進行式的「在」,表未來的「要」。

有這些時態在對話中已很難造成誤解,反倒是英文細分太多的時態沒什麼幫助,卻造成文法浪費 (比如過去式與現在完成式其實有部份重疊)

第二個眾矢之的是他她它不分,事實上文字上的性別也是民初時才創造出來的,這的確是中文的一個缺點。

 (而英文德文的哥弟不分,姊妹不分其實也很怪,有老師說是西方人較大方,不重視上下層級關係,但個人覺得是文法本身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歐洲語言都姊妹不分,何況語言創造之初是很古早的事,那時風氣未必如現今之大方)

而英文,有很精確嗎?  個人覺得英文可能因為不像中文一字一音,拼拆組字很方便,所以常常一字兼眾義,見諸於很多電影對話裡面 (我練聽力的主要工具)。

比如黑暗騎士裡,阿福跟布魯斯講述他從軍的經驗,就用 the stone 來指稱寶石,這在中文裡是很怪的,我們不會用「石頭」 來指稱。

魔戒裡,寶劍刺針叫做 the Sting,中國人不會給一個特定物件取名「刺」,必定會給予一些形容詞以別於「刺」這個指稱廣泛的名詞。

英文使用者常常用一個指稱廣泛的名詞來指稱相關事物,雖然通常對話者會聽得懂,因為從對話的情境裡可以猜想得到指稱物,但我想多多少少會造成誤解。

比如王者天下裡面有一幕,醫護騎士告知貝里昂公爵小國王的死訊,竟然說:The child is dead.

這也太籠統了吧!   雖然公爵大人「很聰明」一下就猜到騎士在指誰,但我相信連想力不強的人聽了都會一頭霧水。中國人會用幼主、小王等指稱,說 小孩死了...... 大家還要費心想一下那個死囡仔是指誰?

總而言之,可能宥於英文一字多音的特性,英文使用者為了使用方便,表述不得不籠統化,或是創造出特定名詞。

比如英文裡容器的名稱似乎分類較多,不像中文大部分只用瓶或罐來指稱,但中國人如果要指稱特定的瓶子,只要加幾個形容詞就好了,比如紅色廣口瓶。算一算也才五個音節,若翻成英文往往更長。   這大概是就是為什麼中文不需要太多的特定名詞的原因吧!


那所謂英文的精確性是什麼呢?

通常大家講到印歐語言的精確性都會連結到歐美文明、科學的先進 (個人持疑),所以我想英文的精確性應該是表現在思考上,而不是在普通對話裡。

比如說有時寫網誌時把複雜的思考轉化成中文時,會發現很難寫成一句完整的句子,需要多句編排才能完整地表達出我想要表達的。

相對的,以德語為例,據一位當過法官的「老」同學說,德文可以闡述一整頁的法學思想而不需要斷句! (個人覺得有點誇張,我想看證據)

英德同源,英文的闡述能力應該差不多。我想可能是在於 that  which  in  on  等連接詞的發達使得一句話可以表達更多思想,而這種優點使得英文使用者可以較方便地去表達完整而精確的思想。

我不認為我的看法是對的,因為闡述思想的方便性並不等於精確性,但我也找不到相關的文章。  總之,我不想人云亦云,很想質疑英文的精確性到底是蝦碗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