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一篇文章,說到世上很多好事都是被人辦壞的,並舉例,有人為了載傷患去醫而超速,卻車禍導致更壞的結果。
個人覺得這麼講不公允,假如今天傷患是你媽媽,而且不在十分鐘內載到醫院就會死,你不超速?
畢竟未來是不可知道,假如可以預知超速會導致車禍,不僅救不了媽媽,還會害她得更慘,那當然大家都不會超速了,問題就是不知道。
可話又說回來,一件事情的對錯,不敢說全部,但絕大部份是要用結果來衡量的。
也就是說,假如今天有人選擇超速救媽媽而導致連環車禍,害死更多人,那麼別人事後譴責他當初的抉擇,雖然無可厚非,但譴責的人也沒有錯。
若結果相反,超速並沒有造成車禍且成功救回媽媽一命,那大家一定會給予掌聲,致於超速,人生裡小錯一件,何況是為了救媽媽。
那麼,既然未來結果未知,我們要靠什麼來衡量當下抉擇是對是錯?
應該是機率吧! 根據以往經驗去推算當下做什麼抉擇成功的機會最大。
但儘管如此,當下抉擇的對錯靠的是機率,未來衡量對錯的依據通常仍然是事後的結果,這之間有個不完美的小矛盾。
比如說,今天要救自己的小孩,有兩種治療法A與B,根據歷史,A治療法成功的機率比較大,那麼當下最好的抉擇當然是A 。
但如果結果告訴你,你的小孩的體質很特殊,不適用於A療法而比較適用於B療法,那麼,即便當初的抉擇是問一萬個人都會跟你說正確的抉擇,你還是會懊悔當初沒有用B療法。
不過即使再懊悔,下次如果別人家的小孩遇到同樣的抉擇,你仍然要荐議他們使用A療法,因為畢竟只有少部份的小孩會有特殊體質。
做個小總結,當下抉擇正確與否憑藉的是過往總結的機率,可是當結果出來時,當初抉擇正確與否憑藉的卻往往是結果本身。
可是,如果再發生同樣的抉擇難題,抉擇的依據仍應是歷史機率。
也就是說,機率是多數當下抉擇與的絕對憑藉,而結果則是單一抉擇事後衡量的不絕對憑藉(說不絕對是因為我不能確定,但也想不到反例。)
如果照我的這套定義,隨便聽取別人意見是很不科學的,尤其是名人的意見。
因為個人的經驗談只是單一抉擇事後成功結果,但不是當下抉擇的有效憑藉。
比如有一個賭技高強的人跟你說賭博能致富,你要信嗎?
一般人的經驗談也就算了,因為他只是一般人,人會有自覺應該要博納眾議會比較好,但如果是名人或甚至偉人,他們的意見會被放大好幾倍,蓋過人的理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