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日本人為何偏重音譯字?

接觸日文後,發現日本人很愛用音譯的方式引介外來字,跟中國人多為義譯字有點不同。

其實我也不確中國人是否義譯字多於音譯字,只是比較之下,日本人音譯字實在普及到有點離譜。



先說一點,中國很多義譯字都是日本人貢獻的,比如電話、社會學、進化論、經濟、民主...  非常非常之多,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由這點可以確定日本人用漢字創造義譯字的能力非常強。

那既然如此,日本人為什麼不多用義譯呢? 而是把相對落落長的外來字原音照翻,音節少的也就算了,連basketball . accesory 等字都用直翻的,不覺得唸得很煩嗎?

再者,音譯看不出任何意義,名稱無助於記憶, 好比成士忌、白蘭地、高爾夫、羅曼蒂克、巧克力等字,名稱透露不出任何資訊。

所以,為何日本人那麼喜歡音譯?


有一次跟了蘇克保老師這個日本通 ( 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他懂好多好多) ,他說因為義譯很難翻得精確,比如法國的 romance要怎麼翻?很難翻得精確,事實上中文也用音譯 ─  羅曼史。

但我仍不滿意,我繼續問可是日本人也太誇張了,連籃球這種音節長的外來字也用音譯,為何不像野球一樣用意譯。

後來老師說,對日本人來說,四五個音節不算長,他們習慣了,但老師也承認日本真的有點過於偏向音譯,所以現在日本人開始在修正,想多採用一點意譯。



我認為無法精確翻譯外來字這點無法解釋現在日本人愛用音譯字的現象。

準確地說,翻譯外來字時,並非求盡善盡美地譯出外來字所代表的東西,因為那不可能,即便是外來字本身,也達不到這種功能,因為名字很短,要描述指稱物本身卻需要一長篇解釋,名字只能用來代表,但不能解釋。

所以說,翻譯外來字時,能不能詮釋外來字指稱物並不重要,因此,我們才能接受不知所云的音譯字。

所謂「精確地翻譯外來字」,實際上來講,只要意譯時不要用容易讓人誤會的字,比如說把basketball譯成棒球 (沒有什麼好例子),這樣就夠了。

即便意議能傳達的解釋再小,都遠勝音譯的不知所云,,何況漢字幾乎一音一意的特性,意譯除了可以傳達意譯,通常還可以減少名字的長度。


既然如此,為何日本人不用意議字,足球不譯成足球而叫サッカー,足球已經夠準確了,不然還想怎樣。事實上,蘇老師說日本人是有足球這個翻譯的,只是他們現在習慣用サッカー。


有人說是日本人現在很崇洋媚外,所以喜歡用音譯,但我覺得,語言是天天在用的東西,如果用意譯翻勝過音譯,應該不太可能為了崇洋媚外而捨棄比較方便的意譯採音譯。

應該是有別的原因。


個人覺得是因為日本人越來越不喜歡寫漢字了,即便有外來字是用意議,但漸漸地大家都不寫漢字,那麼那個漢字只會剩下音讀的平假名,這麼一來,意議字就跟音譯字一樣不知所云了,既然一樣不知所云,當然選用音譯字。

而音譯字音節通常比較長的問題,日本人可以用簡稱來解決,比如 convinience store 譯作コンビ二

個人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