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施政的兩難

1. 全面的改革帶來全面的反抗。 (全面啓動,全面反動

2. 治標不如治本,可是治本有較大的風險,政府未必扛得住。

3. 貫徹政策被反對者罵冥頑不靈,若不堅持又會被支持者罵沒擔當。 ( 歷史多是結果論,成之,前者為擇善固執,後者為從善如流;失敗,前者會剛愎自用,後者為反覆不定、優柔寡斷

4. 交予司法,民眾不信司法;付予特偵,又不能為常例,否則檢調機構的威信會削弱。

5. 維持油價,財庫吃緊,也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調高油價,民生環境更加嚴酷。

6. 保持水電費低價位,民眾不懂節約,也不利於發展綠能與高效節能技術,而且增加政府支出;調高水電費,民怨四起。

7. 候選人必須保證未來願景 ( 經濟成長、就業率增高等等 );當然,這些東西怎麼可能保證,又不是神,聽聽就算。 ( 不要再靠盃台灣政客爛了,這種事全世界都有

8. 關懷民眾,作秀;但若不表示關懷.....  還滿有創意的,可以試著想像一下。

9. 外交軟弱,全民開罵;開始硬起來,又有人靠盃政府在轉移焦點。 ( 可以參照去年日本購島事件

10. 保障公民或官員炮轟首長或總統的權力,雖然是偉大的精神與氣度,但有損官員尊嚴。 (在某些制度下,首長不用在議院受議員質詢,台灣的首長則很慘,被立委嘲弄怒罵還得忍氣吞聲,總統更不用說了

11. 強拆少數不同意戶,民眾群起而攻;現在好了,政府依照民意,答應要百分之百同意才能都更,嚴重拖慢都更進度,更增長了無良釘子戶的氣焰。 ( 拖慢都市更新速度,會帶來更大的不正義,甚至房屋過度老舊的危險

12. 整頓媒體,被罵威權、迫害;不整頓媒體,越來越爛。 (比如削減新聞台事件

13. 規則是很死的東西,所以必須有明有暗,有缺陷才能靈活。  比如,以捷運不准飲食這條規則來看,事實上不會有站務人員去抓這個的,抓這個沒意思,但又不能不立法,以防不肖分子挑戰公權力。

可是政策的缺陷若沒有好的人事去執行,就只會是缺陷,而若為了彌補訂立太嚴謹的規則,又怕會流於死板、不靈活。  ( 人法與法治的矛盾

14. 民眾與專家的意見常常是不同的,專家的話固然要聽,民意也要顧,很頭痛。 

15. 政府當然要有公布真相的道德勇氣,但如果公布真相會帶來很可怕的後果,比如賠掉政府聲譽與國際聲望,要公布嗎?  ( 無關道德,而是較黑暗現實的層面

16. 國家變窮,政府要加帨,但國家變窮,人民更有理由扺抗加帨。 ( 這有點可悲,惡性循環。 

17. NIMBY 主義 ( Not In My Back Yard)  → 政策很好,但不要把我扯進去。 之前的核四議題,擁核者分享一張圖,指出過去幾年各種綠能建設都受到當地人反對。
( 這個有爭議,有人保留地說,抗議全世界都有,不能因這張圖就說台灣NIMBY 主義盛行,有可能是政府的政策太粗糙,所以才會遇到強大的反彈

18. 與上面相似,有人說台灣人很奇怪,一方面希望政府全能,又不給政府夠大的權力。

19. 宣傳政府的政策本來就很重要,但如果不對民眾的胃口,就會被抨擊浪費。 這樣會很尷尬,因為政府不能因此就不宣傳呀!  更不能請專家辯護,因為專家若沾到政府,公信力馬上大輻降低,所以政府只能冀望有人自動為政府說話。 ( 這種議題,應該針對事情本源而不是宣傳與否,本源是對的,宣傳就是對的,本源是錯的,宣傳就是錯的

20. 所謂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各個利益團體為了自身福祉而威脅官員本來無可厚非,但在這個認識之下,就得認同官員的臉厚心黑,亂開支票或妥協讓步。 ( 這種事全世界都有,美國的槍枝法爭議就是最好的例子

21. 政治某部分是檯面下的,有些東西不能公開來講,所以我不認為政府應該百分之百誠實。 
( 之前維基解密事件,雖然看到美國滿面全豆花很爽,但換作我是美國政府也會全力打擊維基解密。以竊聽外國官員這件事來說,雖然很無恥,但各國爾虞我詐,太光明正大會不會是種婦人之仁?  會搞竊聽的可不只美國,英國也被人爆出這種醜事。 畢竟世界還沒有大同,光明正大真的好嗎?  

22. 朝小野大,多有制肘;朝大野小,落人話柄,罵政府囂張。

23. 給予社福,寵壞人民;不予社福,又被罵冷血。 ( 台灣的健保真的做得很好,連美國都來取經,可是有多少人感謝健保?  只會狂踩健保的缺點,而不肯讚揚政府

24. 總統強調家庭生活很有討好民眾的效果,但第一家庭成員又很可憐。 ( 總統家庭可不是王室,沒有義務陪著作秀,民眾不應該去關注總統的家庭,比如第一夫人,雖然周美青很有民眾緣,但那或許是她刻苦經營的,有所犠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