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關於 華人重流品(職業貴賤

查了一下,確定這個看法錄於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先生認為華人受歷史的影響,特愛把別人的職業分清濁貴賤,明顯的例子是華人向來看不起戲子,這種觀念直至現代殘遺在老一輩人身上。

錢穆認為流品觀念是華人獨特的傳統。

現今網路上也常見把華人社會太愛分職業貴賤的現象牽拖到傳統文化上去,且講得好像獨有華人會如此。


我承認中國歷代政權重士農、輕工商百藝的作法的確影響華人甚深,比如前述所說的戲子歧視。  (其實西方何嘗沒有,傳教士、武士在古代的地位等同一般職業嗎?  沒有賤民歧視嗎?

但華人受西方沖擊已有百五十多年,尤其台灣人,比大陸人走得早、前衛,這種流品觀念應該很淡了,我覺得當社會大眾遇到一些職業歧視現象,犯不着拿這一套來說事。

舉些反例,年輕一代會瞧不起演戲的人嗎?   會瞧不起工商業的人嗎?   會重文輕武嗎? ( 宋朝後,重文輕武的情況加劇,回不了頭,人民也受影響。

還是說華人受歷史的形塑,已有將職業分貴賤的惡質民族基因?

如果真要這麼認為,我也無法辯駁,就像我無法證明上帝不存在一樣。


要我說,我認為流品觀念是人之常情,中西方皆然。

或許是上一代華人社會沒有認識到尊重別人職業是種基本修養,輕易將不屑表情露於顏表,所以前人把此現象與西方對比,做出華人重流品的結論,並歸因於歷史的造就。

時代在進步,現代人,至少在台灣的年輕世代已普遍懂得尊重別人的職業,誰要是太放肆,準會被人公幹。

可是尊重別人職業是表面的,流品觀念的形成是內在的,兩者不是一回事;表現上不管如何尊重別人的職業,社會大眾心中仍對職業的喜惡有差別。

只要這種情況存在,職業就會隱隱有高低之分,無可避免。 ( 但我相信表面尊重別人的職業有助於降低流品觀念,只是仍沒辦法根除

問自己,藝術家與市儈、咖啡店老闆與豆漿店老闆、導演與後製技師、自助餐老闆與日式料理亭老闆、消防隊與水肥大隊、工程師與作業員、拉大提琴的與拉二胡的、牧師與師公、設計師與監工 ........ 要選哪個?

而如果自己能夠任意選擇父母、配偶的職業,會選哪個?    都無差嗎?

別說台灣人,西方人面對這些選擇有可能是齊一五五波嗎?

有人把父母干涉職業選擇自由歸因於華人傳統社會遺毒,我認為那扯太遠,可能有些微影響,但主要還是因為前途考量吧!



最後,錢穆先生是位偉大的學者,而且他治中史常帶一絲溫情,與柏楊的嚴厲批判恰成兩端。

個人比較贊同錢穆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