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日語老師說,有次某日本老師與英文老師在靠北中文沒有過去式 (其實是有),老師正在尷尬,一位大陸學者冷笑:我看不出來過去式除了在考試可以得分之外,還有什麼用處?
忘了大致的內容只是簡述大要,大陸學者所說因為簡略也難免有錯,重點在於他的態度
從小到大總看到師長貶低中文的精確性,曾有位學法律的老先生猛搖頭說中文很糟糕,是全世界精確性最低的語言,並肯定德文的精確性
我覺得,至少中文得到一項世界冠軍很屌,再者,精確性只是評價語言的一個面向而已
中文明明極聰慧與酷炫 (酷在其文法之簡省讓我覺得痞痞的 lazy, but clever ),為何在印歐語言面前要低頭?
大家常說中文時態很弱,的確,但如果仔細推想,會發現中文時態在實際表述上要出差錯也不容易,且因此精省了很多規則
英文在過去式之外又界分出現在完成式,這實際上收效極微,我記得英式跟美式英語在這兩種過去式的應用有出入,一個常用完成式表過去,另一個相反,代表這兩種過去式或許在細微表述上有幫助,但要合併也並無不可,還可精簡文法 (德文就不分),中文在這點上並沒有比較輸。
而且印歐語系基本上都要區分陰陽甚至陰陽中三性,除了在人稱表述上有幫助,其他都無甚意義,而且動輒牽動到動詞、名詞、形容詞、冠詞,文法浪費極鉅。
另外,印歐語言的單複數變化也頗奇怪,因為他只能區分單數與複數而已,卻牽動到名詞、動詞、冠詞甚至形容詞,我認為很不划算,更何況,印歐語言都有不定冠詞來表述單數,又削弱了單複數變化的存在意義
想想看,中文跟日文沒有單複數變化也沒什麼困擾,因為說話者若要讓對方知道數量,自然會用量詞表明,印歐語言搞了那麼多文法變化,好處只在於使收聽者去得到說話者不想傳達的單複數資訊,不值得。
英文的單複數變化算很簡單,而德文光是名詞變化就有六種以上......
遠古印歐語言其實分單雙複三數,個人認為,如果有不定冠詞,雙數比複數更應該存留下來,比較有意義
為什麼要靠北印歐語系的語言? 一來被英文荼毒十幾年,有怨不吐不快,二來,明明印歐語言也有其缺點,師長們都學過英文也應該清楚,為何不為中文扳回一城,而單單去靠北中文的精確性? (其實也滿嬌傲的,世界冠軍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