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潘仔的啟示~~ n韻造成ㄋ音

對於英文的文法還是發音規則,總是有滿肚子的大便,感覺很多規則都很沒有必要,有種為了文法而文法的感覺,或者說覺得印歐語系給我一種人造語言的感覺,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語言。



發音上也是,比如為何一個有n字尾的單字會造成後接單字 ─假如字首是母音的話─ 會被 n 字尾影響而發ㄋ音?

如果說 m 尾會造成ㄇ音我可以理解,因為很明顯就是這樣,可是 n 尾不會造成ㄇ音啊 ( an apple 怎麼唸也不會唸成 an napple 啊~ )

感覺又是印歐語系在亂定規則。


但今天有點改觀,今天騎車從東吳回家時,不知為啥,一直唸一句家常台語:潘仔死不了。

唸著唸著突然發現,潘仔的仔,很難去分辨到底是發-a 還是 -na,唸潘仔還是潘那聽起來都滿道地的,這才驚覺,原來這就是 n 尾的威力,直到今天才發現。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英文的發音規則都必須藉由台語才會清楚地理解,比如說以前很靠北英文 m 尾跟 n 尾是不清不楚、勾勾纏的發音,根本就分不出來,幹嘛要創造出這麼相似的兩種發音。

直到當替代役時,聽一個教官講笑話,講什麼 把目屎甘ㄟ~~  ,不知道為什麼就開竅了,原來台語那個「甘」音就是 m 尾閉口鼻音,只是我們都習慣了,雖然我們聽得出這個「甘」音如果沒有閉口就會不道地,聽起來怪怪的,卻從來沒去注意這個閉口的動作。


其他的還有英文的長音跟短音,以前都覺得在一串連續的話語中,最好可以分得出來長音短音啦!

但會說台語的人就是分得出來,那些入聲字如果沒有發短音,聽起來就不像台語,比如菊、切、緊等等。



聽說以前民國政府之所以要推行北京話,有個主因是北京話好學,沒有什麼入聲、閉口鼻音有的沒的難發聲音,是沒錯,但這麼簡單的語言使得我們學習外語變得好困難。

一個日文老師也說,台灣人學日語的最大發音障礙就在於促音,因為國語沒有入聲字,不懂得短促的音要怎麼發,怎麼拿捏。

嘖嘖~~ 會講台語,日語發音的基礎就先打一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