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關於漢字與漢字簡化

最近在想一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漢字的資訊載量比拼音字來得高  但好像從來沒有查過這知識有什麼科學理據 只是草率地在腦中對中英文兩者做粗略地比較   心裡嗯嗯嗯 就接受了

可是 憑什麼說漢字資訊載量高呢?



比如說   熱是一個字   heat也是一個字    這兩者的資訊載量不是一樣嗎?

總不能拿熱跟字母abcd比  那是錯得離譜


與其說漢字的資訊載量高 倒不如說 漢字的一字一音特性加上方塊字的方便性 使得漢字與拼音字相比在運用上更加靈活

事實上拿漢字與拼音字的單字比也不是很對等    漢字的一個字相當於拼音字的字根 比如re able  ian

而拼音字的單字地位近於漢字的辭彙  比如 蝴蝶 飛機 麵包


如果全部對等地比 漢字優於拼音字的地方只剩下漢字的辭彙所用音節量通常少於拼音字

基本上中國人都用一至二個字來完成一個辭彙   三個字的辭彙已算非常地少

看起來似乎只是小贏    但個人覺得影響非常大

使用音節量少 使用上的限制相對減少

舉個極端的例子

如果某種語言的單字平均需要十個音節    那使用那種語言的人自然會養成精省用字的習慣   一句話能少用一字是一字   節省時間也節省口水   書寫也一樣 音節越多 代表字越長 會寫得很累

而漢字相比之下非常地肆無忌憚   多塞幾個字講起來不過差個一兩秒

中國人的一句話裡常有多餘的字   比如前句:不過差個一兩秒 其中的個可有可無   意義不大   但可以舒緩語氣   不無小補

漢文的肆無忌憚在資訊的提供上多少會有優勢   


以前看一篇文章說西方的敘述重寫實   漢文相比之下修飾較多 詩詞尤為明顯

個人覺得這是音節量差異所造成的

英文如果像中文那樣修飾 比如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唸起來不知道要換多少次氣    有累贅感

漢文的特性使中國人比西方人在文學上多出另一種風格


相關的例子我認為還有英文的下標  無法較中文的多采多姿  

下標須比做詩更精省 音節不能過多   

因而 個人的觀察 英文的電影名稱都偏向於用最關鍵的人事物名稱來下標  

或許這方法也是取名時大家所傾向的   中國電影的名稱也常見此類電影名

只是 英文電影常用主角名來下標 這對中國人來說是很怪的  

因為這樣無法呈現電影主題   可以說一點資訊都透露不出


個人認為這也是拼音字的音節量限制所造成的




當然 中文使用上的肆無忌憚是需要代價的

一個辭彙的音節量少就容易出現同音字

幸好中文還有聲調可資辨別   不然同音字會更多  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搞不好還會扼殺獨特的漢文體系


因為同音字多 所以漢語很依賴漢字   這點在歌曲上尤為明顯

很多歌 如果不看歌詞根本就不知道在唱什麼   而且不管唱得再清楚可能還是會聽不懂某段歌詞的意思

總而言之 因為音節量少 同樣一句話 說的長度一樣   但漢字能做更多表達 提供資訊量多 

所以說  應該是漢「文」的資訊載量高 而不是「字」



另外  中文的單字地位近於拼音字的字根   易於組合成新辭彙來表達意思

雖然拼音字的字根也能隨意組成類似於漢字辭彙的單字   但單字畢竟不如辭彙那麼隨性 想創新就創新     

再者 就算用單字互相組合來表新意   比如 cold war    key word......   還是會碰到音節量過多的限制    兩個字的組合通常最少會需要四五個音節   若再多一點 這組合就不容易普遍化



儘管漢文的資訊載量高  使用方便   但與之相輔相成的漢字卻非常難以學習

像英文   單字的組成不脫那26個字母   又有發音可資記憶   雖然常有不合常規需死記的發音  但相比於漢字 那高下之別就不說了 差很多很多就對了



學過一點聲韻學的皮毛後有想過一個問題 中文形成之初   用字更省   且那時懂書寫的人想必絕少 那一字一音的特性不會常讓古代中國人會錯意嗎?

是不是那時候並非一字一音 而是一字多音 所以同音重複的情況很少 才能發展出漢文用字極精簡的特性   只是不知道後來為什麼走向一字一音的狀況

最近發現youtube上有人用上古音唸詩經 好酷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qt3_02lxGo&feature=related


個人認為漢字的優點是來自於中國語文的特性 漢字本身並無功勞  

漢字相較於拼音文字的優勝點    我想只有比較節省紙張吧!   方塊字特方便   而且有左右下三個行文方向 拼音文字只有一至二種行文方向   像英文 通常只能由左向右書寫  好弱

儘管如此 個人覺得漢字的缺點還是遠大於其優點

雖然我很不喜歡大陸的簡體字 但個人認為漢字簡化是必要的

漢字是很雜亂無章的文字系統   

本來象形字相較於拼音字在學習上就已經很吃虧了   而其雜亂文章的系統更使得識字成為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問題

漢字尷尬地介於象形與拼音之間    說他象形嘛  為了書寫的方便 漢字早以失去早期直觀的圖畫示義功能

比如馬、鳥、魚、虫、手、自(鼻)、牛、犬、貝、足、耳、舌、頁、肉、糸、水、雨........    這些字有哪個可以一望知義的?    要說字形有助於記憶    卻某些字如犬、肉、手、足等   實在太不像了    輔助功能幾乎等於零
再說漢字的形聲字   雖然有一點便利性   可是能夠有邊照唸的字有多少?

目前我只知道皇這個字配上任何的義符都唸ㄏㄨㄤˊ


我覺得比較便於記憶的構字法只有會意字跟指示字  偏偏又絕少

而且千百年下來的字形整併跟簡化使得一些會意字失去一望知義的便利性

舉塵與災兩字為例

塵字本來上面有三個鹿  代表一群鹿經過使地上揚起塵土   其實上面放三隻馬或三隻牛都行 反正看了就知道為什麼會有塵土

後來三鹿簡化為一鹿 大家就不知道為什麼鹿站在土地上跟塵會有關係了

還有災   為什麼火上澆水會形成災害呢?

原來火上的川字本來是另一個形符 代表的是柴薪 但後來被整併為形體很像的川字   這樣一來就無法望而知義了



有些所謂的正體字完全不實用   只有延續傳統的價值   比如龜、鑿、黽、鬱、攙

尤其是龜   實在是太離譜了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不會乖乖地寫正體字  太難寫也浪費時間



個人十分堅持字是拿來用的   而不是用來延續歷史的

延續歷史的工作交給學者、教育家還有最重要的政府領導者去煩心就好了    沒必要為此賠上十幾億人的書寫速度與方便



西方人看到四五百年前的字就會一頭霧水了    又如何?

他們的歷史研究一直領先中國   他們的歷史意識也未必遜於中國人

一堆人拿使用簡體字的人看不懂古書與古人題字這點來反簡化字 實在很無聊

何況也只是看不懂部份字而已 跟西方人比起來中國人還是遠勝



其實 說實在的 漢字簡不簡化並沒什麼影響 每日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只是 我認可簡化漢字這個政策(但不喜歡大陸現行的簡體字 覺得改得很爛)

我覺得有必要

反簡化的人最常提出的反對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是醜 二是前述的歷史延續問題

第二點前面已反駁過就不講了

至於第一點   也沒什麼好說的 看習慣就好

歷史上重要的改字運動   秦統一文字為小篆 小篆變為隸書 再變為楷書

這些變化都比現行簡化字來得大    而且幾乎是全盤的改變

古人為了方便做了更大的調整    為何我們現在要為了一點美感上的不適應而固步自封

再說 現行簡體字中 我覺得比較不合常規的醜字不過十幾個 車 門  衛 言 鳥 馬 農 書 貝 買  見   韋   其他改得醜的字還很多   但至少不脫漢字該有的型格

把這些字去掉   我不認為簡化漢字這件事在美感上有什麼好抗議的   還是一句話 看習慣就好


個人認為簡化漢字這件事只有一個缺點是比較值得提出討論的  那就是會降低認字的效率

因為字的筆劃越少 各字之間的差別也必然減少    容易認錯字

以言的簡化字  讠為例      這個字很容易跟水的偏旁搞混

但是    漢字中有些字筆劃的差別很小   比如鳥烏   豐豊  兔免  贏字系列 監字系列  齊字系列等等

如果在簡化過程中能夠把這些字的區別度加大    那應該能夠以盈補缺 為簡化漢字的缺點稍稍做些彌補   



我心目中的最佳簡化 不只是要簡省筆劃   還有把紊亂的漢字系統稍稍整理得合理一些

並不是說完全為了合理而改字 比如恢復古塵字

而是在兼具省筆劃的效用下才去合理化某些漢字

比如大陸把網恢復為古字网我非常贊成 省字多又好記   完美的象形 這就是我說的合理

另外還有從改為古字从   眾改為众


雖然說漢字的發展主要是由繁化簡   但有時很吊詭地 某些漢字會無謂地多加字符 如前述的從、眾  

另外還有齒 上面的止為聲符    超怪的 為何象形字還要聲符?  

而且這個聲符已經無法盡責地表音了   還會妨礙下方義符的示義功能    以前就在奇怪上面的止到底是在描摩什麼? 後來才知道那是聲符 真是有夠靠盃


關於現行大陸簡體字 我覺得真的改得很爛

簡是夠簡了 但卻把本來就很紊爛的漢字體系改得更亂    真是干他娘的

他們把多字整併成一字 比如雲云 麵面 幹乾干 後后 蕭肖.....

實在有夠白痴的 漢字千百年來的字義分工不僅被破壞 還走回頭路    使一字多義

雖說在日常使用中 未見得有多大的不便 但實在沒有必要為了減少那些字而把漢字體系弄得如此混亂


另外還有一點是亂改字    比如赵 鳮 仅 汉 难.....  一大堆

好好的形聲字 雖說聲符的效已不大 但多少能幫助記憶   最重要的是 使得漢字亂上添亂

這些字給我一種為了簡化不擇手段的感覺



講到這裡 讓我想到一件關於反簡化字支持者所抱持的觀點

他們不得不面對漢字簡化的潮流   於是退而求其之 希望讓漢字隨著時間自我調適   不需要政府介入硬改

那民間自己亂改怎麼辦? 上述那些亂改的字就是民間自創的 而且有一定的流通性才被中共政府揀用

何不在民間亂改之先把不方便的字改得省簡又合理
舉個例子

纔變成才是很晚近的民間自行簡化

雖然纔才二字合併會帶來一點小小的不便   但非常小   對比於筆劃的簡省 這合併是好的

只是 如果有政府的介入 把纔變成另一個字(比如把右旁字符簡化) 而非才      這樣是不是會更好?




說了那麼多 其實也沒什麼意義   而且我的立場有點尷尬    贊成漢字簡化 也認同某些大陸簡體字    但偏偏我對大陸的簡體字是很厭惡的

僅管很不情願 但將來大陸的簡體字應該會取代繁體字   

其實看久了   讀簡體字的書就跟讀繁體字一樣

反正漢字已經很亂了 再亂上添亂也沒差

省寫卡實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