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年詩詞翻成白話很廢的言論,雖然知道是來亂的,但要反駁也滿困難。另一種是說古代經典翻成白話沒什麼,很廢,學了也不知道要幹嘛!
這個比較好反駁。
其實真理往往都沒有什麼,都很廢話。 好比愛情都嘛千篇一律,可是為什麼關於情愛的格言不斷被人傳頌,怎麼就沒有人去說那些格言很廢?
這有點邏輯錯亂。有人說孔子提出「名正言順」沒什麼了不起...... 是啦!的確沒什麼了不起,孔子不說這句話後人也一定總結得出,但不能因為「想出這句話沒什麼了不起」,就說這句話是「廢文」,沒必要教!
如上述,真理往往都沒什麼。
有些廢話會讓人銘感五內,有些廢話就只是廢話,比如...多管閒事惹人厭。
重點是,當廢話的應用層級提升到某個層次就會成為經典名言。想一想,名正言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只是教大家「不要多管閒事,如果硬要管,找個理由與名份」,這誰不知道? 問題是知道未必做得到,而且犯賤的代價很高,輕則被上司、同事排擠,重則被人捅刀。
真理能否成為經典,有時不在於難以索求,而是與人性的衝突。
兩情相悅最美好、所謂愛就是愛上喜歡你的人,這兩句真的很屁話! 那為什麼「強拗的瓜不甜」、「愛情是互相包容」卻成為讓無數男女點頭不已的兩性專家招牌格言? 因為這個真理跟人性起衝突。需要「覺悟」的真理往往會成為經典。
說要多花時間教哲學、邏輯我很認同,要精簡某些課程、去掉不需要的內容我也贊成,但動不動就說經典廢...... 大概只會暴露那些人真的很需要培養邏輯能力。
PTT神句 ─ 酸民的教育不能等。
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智慧和理性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9598301.A.BDA.html
覺得很有趣,假設謝一開始就察覺到有小三( 謝的行文也有破綻,前面說「最後一個知道」,後面又說「早就什麼都知道了」),也默默接受了,那為什麼一個建設在謝所說的「不過求老來有伴」的同居關係,在發現洪與小三的對話記錄後就投降了? 把主動權留給洪跟小三。
為什麼馬上認定「洪如果選擇小三一定是真愛而非美色」? 如果不努力一點跟小三搶,謝所重視的「老伴生活」就沒了,多可惜!(你都不介意偶爾偷腥了) 另外,試著「多元思考」,性/友伴/家庭三者分開處理,或許也是老來伴的終極模式啊!
當然,以上都是腦補,或許是洪與小三的對話讓謝徹底死心,又或者是謝在講枱面話,實際上玩兩面手法。總而言之,看完簡訊馬上想到某篇文章。
文章在說,作者的老公有天跟她攤牌,想跟小三過下半輩子,還講小三很漂亮、舉止青春可愛云云,作者也很冷靜,說隨便啊!你想清楚就好。
結果最後要訣別時,作者酒後吐真言罵了老公一頓,竟然把老公罵醒了,還是決定留在作者身邊。結尾作者總結:酒醉的我竟然比清醒的我更瞭解自己、更瞭解這段感情。
所以說,很多先進的婚姻/同居觀念,看起來很理性冷靜,比如一種很潮的說法:重點是不要騙我,變心就變心,我們可以好聚好散。
問題是大家會不會跟那個作者一樣,最後還是怒了?
很好奇,如果老公說「某某某又正又幼齒,我變心了,明天離婚協議書簽一簽,財產分一分」,有幾個太太真能把婚姻破局看的那麼淡定?(何況有些情況還有小孩,家庭生活好幾年)
另外,相對的,現在的人很愛批判「古早的」女性為了保全婚姻鬧得要死要活,或委屈求全,尤其是前者,往往「不理性」、「沒智慧」的帽子就冠上去了。
智慧的層次是很高的。
知其不智,且能得免,是智慧。知其不智,自忖難免,盡力求最佳結局,是理性。
不是所有人遇到老公/老婆偷吃都會毅然認定「有一必會有二,不可留」,斷然離婚。總是會有人不甘心、不想面對離婚的改變、想維持完整的家庭等等等等。
如果沒有「大智大慧」,(其實好聚好散就一定是智慧嗎?) 確定自己會不甘心、看不開,那就要用一切手段保住婚姻,而若一哭二鬧三上吊是有效的手段,為什麼就不是理性?
有效的手段有時看起來超級不理性,比如抬棺抗議,惱人、狗血、民粹,但他X的超有效。
反而比較差的狀況是:明知道自己會後悔,還故做大方隨他去,看起來很理性、很堅強,但若事後一直不開心,算什麼理性?
總覺得當社會大眾對婚姻的想像越趨多元的時候,對於偷腥夫的處理方式之想法反而流於二元,死守婚姻就是委屈求全,毅然離去就是新女性好棒棒。
當有情侶把性與愛情分開,大家覺得很理智、好新潮;那面對偷腥夫老婆決定把性忠貞擺一邊,把握兒女的感情,並立身道德制高點對老公予取予求,不也很潮嗎? 為什麼一定就是苦哈哈的意象?
認同現代人批判男性覺得女性順從、愛家是種太扁平的思維。然而,隨意說「傳統女性」一哭二鬧三上吊「不理性」、「傻」等等,我也覺得很扁平。
重點是,知道「傳統女性」在想什麼嗎? 什麼對她們最重要? 怎麼做最有效?
覺得很有趣,假設謝一開始就察覺到有小三( 謝的行文也有破綻,前面說「最後一個知道」,後面又說「早就什麼都知道了」),也默默接受了,那為什麼一個建設在謝所說的「不過求老來有伴」的同居關係,在發現洪與小三的對話記錄後就投降了? 把主動權留給洪跟小三。
為什麼馬上認定「洪如果選擇小三一定是真愛而非美色」? 如果不努力一點跟小三搶,謝所重視的「老伴生活」就沒了,多可惜!(你都不介意偶爾偷腥了) 另外,試著「多元思考」,性/友伴/家庭三者分開處理,或許也是老來伴的終極模式啊!
當然,以上都是腦補,或許是洪與小三的對話讓謝徹底死心,又或者是謝在講枱面話,實際上玩兩面手法。總而言之,看完簡訊馬上想到某篇文章。
文章在說,作者的老公有天跟她攤牌,想跟小三過下半輩子,還講小三很漂亮、舉止青春可愛云云,作者也很冷靜,說隨便啊!你想清楚就好。
結果最後要訣別時,作者酒後吐真言罵了老公一頓,竟然把老公罵醒了,還是決定留在作者身邊。結尾作者總結:酒醉的我竟然比清醒的我更瞭解自己、更瞭解這段感情。
所以說,很多先進的婚姻/同居觀念,看起來很理性冷靜,比如一種很潮的說法:重點是不要騙我,變心就變心,我們可以好聚好散。
問題是大家會不會跟那個作者一樣,最後還是怒了?
很好奇,如果老公說「某某某又正又幼齒,我變心了,明天離婚協議書簽一簽,財產分一分」,有幾個太太真能把婚姻破局看的那麼淡定?(何況有些情況還有小孩,家庭生活好幾年)
另外,相對的,現在的人很愛批判「古早的」女性為了保全婚姻鬧得要死要活,或委屈求全,尤其是前者,往往「不理性」、「沒智慧」的帽子就冠上去了。
智慧的層次是很高的。
知其不智,且能得免,是智慧。知其不智,自忖難免,盡力求最佳結局,是理性。
不是所有人遇到老公/老婆偷吃都會毅然認定「有一必會有二,不可留」,斷然離婚。總是會有人不甘心、不想面對離婚的改變、想維持完整的家庭等等等等。
如果沒有「大智大慧」,(其實好聚好散就一定是智慧嗎?) 確定自己會不甘心、看不開,那就要用一切手段保住婚姻,而若一哭二鬧三上吊是有效的手段,為什麼就不是理性?
有效的手段有時看起來超級不理性,比如抬棺抗議,惱人、狗血、民粹,但他X的超有效。
反而比較差的狀況是:明知道自己會後悔,還故做大方隨他去,看起來很理性、很堅強,但若事後一直不開心,算什麼理性?
總覺得當社會大眾對婚姻的想像越趨多元的時候,對於偷腥夫的處理方式之想法反而流於二元,死守婚姻就是委屈求全,毅然離去就是新女性好棒棒。
當有情侶把性與愛情分開,大家覺得很理智、好新潮;那面對偷腥夫老婆決定把性忠貞擺一邊,把握兒女的感情,並立身道德制高點對老公予取予求,不也很潮嗎? 為什麼一定就是苦哈哈的意象?
認同現代人批判男性覺得女性順從、愛家是種太扁平的思維。然而,隨意說「傳統女性」一哭二鬧三上吊「不理性」、「傻」等等,我也覺得很扁平。
重點是,知道「傳統女性」在想什麼嗎? 什麼對她們最重要? 怎麼做最有效?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關於定價問題
因為社會上的聲音已普遍倒向「傳統小吃高價化乃合理的」之論調,所以想講一些反話。
首先,商家把自己的商品提高價值與形象是正確的,任何人也都希望台灣的傳統小吃能上得了枱面,而非只能當墊檔的小吃。
但我覺得,價格這種東西不是賣家說的算,而是顧客。(GOGORO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我們都懂得幫賣家說話:食品的價格本來就不應該那麼低賤。那反過來看,食品的價格要多高才合理?
也就是說,賣家賺多少利潤才合理,這是重點中的重點,如果不討論這個,覺得貴都是應該的,那我一定要開店賣「潘仔價」大賺一筆。
拿星巴克當例子,大家說外國人懂得營造商品的附加價值,才能提高利潤,而台灣的cost down 思維只會害大家弱弱相殘,越賺越少。
沒錯,問題是咖啡多貴才合理? 網上盛傳、甚至也有學校做過研究,說星巴克的咖啡跟平價咖啡其實大部份的人都分辨不出來,先不論星巴克是不是再削台灣人,只是部對於喝不出差異的社會大眾來說,買星巴克咖啡等於虧掉了二三十塊左右。
那二三十塊錢會消減消費者的開銷預算,排擠其他消費。
畢竟消費者的口袋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某個商家賺得太多,對其他商家來說必定產生利害關係,對消費者也是,因為被別人多賺的錢會讓自己失去其他應有的享受。
因為舌頭鈍,所以很多時候,當商家主打自己的食材有多好多高級,對我來說僅供參考,就算食材真的高級,我他媽的也吃不出來。 (什麼玫瑰鹽奶蓋茶... 我又無法分辨,可不可以放一般食鹽算我便宜一點?
相信社會上大部份的商家是憑良心做事,問題是,不能僅憑「我的材料很好,也因此貴」就認為自己的商品貴的有理。
當然貴是應該貴的,不然怎麼打平開銷? 只怕好食材無法反映在美味度上,或是消費者普遍舌頭笨不識貨,覺得花那麼多錢不值得。商場現實,怨不得誰。
只是說,主打好食材的行銷潮流很棒,可以鼓勵上游用心做事的生產者,有時商家為了行銷自己,也會順勢幫他們的食材供應者做廣告,魚幫水、水幫魚。而且,還可以造成社會講究好食材的風氣。
有些要顛覆傳統食物印象的商家,為了營造形象而多出來的裝潢費、設計費、行銷費用等等都會反映到商品上,關於這一點,當然「做出商品的價值感」是很崇高的理想,也能幫助台灣文化走出國際。
然而,消費者不一定可以接受把街邊小吃搞成華麗小館的費用附加在商品上。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舉個極端的例子,例如把黑松沙士配大腸包小腸做成台版麥當勞,店面也裝潢得很棒,但一客套餐賣一百塊,做得起來嗎?
或許真的做得起來,沒人敢說死,但做不起來也不能怪消費者。
或者,不應該走麥當勞路線,斟酌走向,走高檔小吃連鎖或許行得通,好比某些走美式風格的鹽酥雞連鎖店。
這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交流,交流結果有成有敗,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就算是大家都說好棒棒的日本,拉麵成為高檔美食也不是一夕造就的,日本很多鄉間美食也上不了枱面。不應該每次遇到消費者不捧場,就說消費者看不起傳統美食。
除非,要發揚一種愛國的精神,要求消費者用包容性極強的「顛覆視野」去看待任何傳統美食違和的包裝與形象再造。要這麼說,我可以接受,畢竟這真的有助於快速推升傳統美食的形象。
首先,商家把自己的商品提高價值與形象是正確的,任何人也都希望台灣的傳統小吃能上得了枱面,而非只能當墊檔的小吃。
但我覺得,價格這種東西不是賣家說的算,而是顧客。(GOGORO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我們都懂得幫賣家說話:食品的價格本來就不應該那麼低賤。那反過來看,食品的價格要多高才合理?
也就是說,賣家賺多少利潤才合理,這是重點中的重點,如果不討論這個,覺得貴都是應該的,那我一定要開店賣「潘仔價」大賺一筆。
拿星巴克當例子,大家說外國人懂得營造商品的附加價值,才能提高利潤,而台灣的cost down 思維只會害大家弱弱相殘,越賺越少。
沒錯,問題是咖啡多貴才合理? 網上盛傳、甚至也有學校做過研究,說星巴克的咖啡跟平價咖啡其實大部份的人都分辨不出來,先不論星巴克是不是再削台灣人,只是部對於喝不出差異的社會大眾來說,買星巴克咖啡等於虧掉了二三十塊左右。
那二三十塊錢會消減消費者的開銷預算,排擠其他消費。
畢竟消費者的口袋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某個商家賺得太多,對其他商家來說必定產生利害關係,對消費者也是,因為被別人多賺的錢會讓自己失去其他應有的享受。
因為舌頭鈍,所以很多時候,當商家主打自己的食材有多好多高級,對我來說僅供參考,就算食材真的高級,我他媽的也吃不出來。 (什麼玫瑰鹽奶蓋茶... 我又無法分辨,可不可以放一般食鹽算我便宜一點?
相信社會上大部份的商家是憑良心做事,問題是,不能僅憑「我的材料很好,也因此貴」就認為自己的商品貴的有理。
當然貴是應該貴的,不然怎麼打平開銷? 只怕好食材無法反映在美味度上,或是消費者普遍舌頭笨不識貨,覺得花那麼多錢不值得。商場現實,怨不得誰。
只是說,主打好食材的行銷潮流很棒,可以鼓勵上游用心做事的生產者,有時商家為了行銷自己,也會順勢幫他們的食材供應者做廣告,魚幫水、水幫魚。而且,還可以造成社會講究好食材的風氣。
有些要顛覆傳統食物印象的商家,為了營造形象而多出來的裝潢費、設計費、行銷費用等等都會反映到商品上,關於這一點,當然「做出商品的價值感」是很崇高的理想,也能幫助台灣文化走出國際。
然而,消費者不一定可以接受把街邊小吃搞成華麗小館的費用附加在商品上。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舉個極端的例子,例如把黑松沙士配大腸包小腸做成台版麥當勞,店面也裝潢得很棒,但一客套餐賣一百塊,做得起來嗎?
或許真的做得起來,沒人敢說死,但做不起來也不能怪消費者。
或者,不應該走麥當勞路線,斟酌走向,走高檔小吃連鎖或許行得通,好比某些走美式風格的鹽酥雞連鎖店。
這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交流,交流結果有成有敗,沒有什麼是必然的,就算是大家都說好棒棒的日本,拉麵成為高檔美食也不是一夕造就的,日本很多鄉間美食也上不了枱面。不應該每次遇到消費者不捧場,就說消費者看不起傳統美食。
除非,要發揚一種愛國的精神,要求消費者用包容性極強的「顛覆視野」去看待任何傳統美食違和的包裝與形象再造。要這麼說,我可以接受,畢竟這真的有助於快速推升傳統美食的形象。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歧視背後的歧視
有時候,指謫別人歧視會不會也是一種忽視別人背景的偏激看法。
覺得如果社會太過文明(不能否認相較於古代,現代真的長足進步),反而會阻礙推想的能力。
當我們看古代人輕視平民階層,會覺得這是該死的知識份子的傲慢。但別忘了,古代的平民幾乎沒有受過教育,如果連處在教育與資訊都稱得上非常平均的社會,我們都會不時高呼受不了那些理盲的人,那古代知識分子與平民的水準差異更大,說他們歧視平民,會不會是種「我不懂你在不爽什麼」的時代鴻溝?
最近得知一個小故事,有個炒地皮的有錢人被他弟弟那刀攻擊,只因為他不肯分一塊地給他弟。當下很訝異怎麼會這麼翻臉不認人,講述者說,因為那個有錢人之所以能讀到大學就是因為他們全家辛苦做工供給他學費,所以為他犠牲的弟弟認為自己理應分一杯羹。
當下有震撼到,因為想到一則史評。以前唸書不容易,清貧子弟能夠讀到上京科考往往要全族供養,等到功成名就了,整個家族自然想要雞犬升天,所以反而清貧出身的官吏更難守廉,因為頂不住恩親人情。
沒想到這則史評在現代還有血血淋的實例。
所以說,如果回到古代,當自己一身理想卻得面對農民親戚的嘲笑,還大罵你的清廉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屁話,這絕對是超大的悲憤莫名。
但切換到農民階級的視角,憑什麼我辛辛苦苦、任勞任怨賺錢供你讀書,看你功成名就,我還得接受你那沒有實益的理想? 為什麼跟你借錢、請你幫我拉關係你在那邊滿肚子委屈?
兩方都有歧見,可是處在各自的立場都很合理。讀書人的立場現代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處在鄉民的立場來看,易地而處搞不好我也會不爽。投資就是為了報酬啊!不然咧!
再講得具體一點,「我理解你們的立場,但我真的覺得你們完全不可理諭,懶得跟你們講」這樣算不算是另類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未必是歧視,因為怎麼知道周代的女人不會給人一種難以理喻的感覺? 那時的女人大多沒受過教育,又何況說者是受過完整貴族教育的孔子,水平相差極大,感嘆自深
這種想法應該嗎? 為什麼? 不應該嗎? 可是大眾面對有理講不清的某些族群不是常常這麼講嗎?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最帥典獄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AruHJKOeI&list=PL7Rga26KgbB34U8ieETXEEFVgHLOYZBsN&index=3
人帥、氣質出眾、演技壓得住場面,張晉光環蓋過主角只是剛好而已。
用「型到冇朋友」來形容影史最帥典獄長這個扮相一點不浮誇。
儘管有王家衛的加持,張晉在強敵環伺之下拿到金像獎最佳男配多少有些爭議。
不管怎樣,王家衛眼光真準,就此挖出新一代的反派巨星。
(張晉的得獎感言說他做夢都沒想到會拿最佳男配,對照他堪稱完美的感言讓我覺得有點矛盾,然而看他的對手,有出演陳可辛《海闊天空》的大陸一線小生佟大為、香港殭屍片的復興《殭屍》裡扮道長的陳友、老戲精黃渤還有近來鋒頭甚健的彭于宴,個個都是boss級的,且很不幸地其演出影片都是叫好又叫座,甚至前兩者還是經典....... 要肖想拿獎的確不太現實
而且張晉以後也沒朋友了吧!
武打片反派的男一號非他莫屬。
1:10那個鏡頭,用狐狸標本襯張晉,戾氣爆棚。
人帥、氣質出眾、演技壓得住場面,張晉光環蓋過主角只是剛好而已。
用「型到冇朋友」來形容影史最帥典獄長這個扮相一點不浮誇。
儘管有王家衛的加持,張晉在強敵環伺之下拿到金像獎最佳男配多少有些爭議。
不管怎樣,王家衛眼光真準,就此挖出新一代的反派巨星。
(張晉的得獎感言說他做夢都沒想到會拿最佳男配,對照他堪稱完美的感言讓我覺得有點矛盾,然而看他的對手,有出演陳可辛《海闊天空》的大陸一線小生佟大為、香港殭屍片的復興《殭屍》裡扮道長的陳友、老戲精黃渤還有近來鋒頭甚健的彭于宴,個個都是boss級的,且很不幸地其演出影片都是叫好又叫座,甚至前兩者還是經典....... 要肖想拿獎的確不太現實
而且張晉以後也沒朋友了吧!
武打片反派的男一號非他莫屬。
1:10那個鏡頭,用狐狸標本襯張晉,戾氣爆棚。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替中文發聲的幽默大師
阿保老師年輕時曾去考過關東搞笑藝人大本營 吉本興業,雖沒被錄取,但光是這份自信就知道老師不簡單,也還好沒被錄取,不然我就遇不到個人覺得最會搞笑的老師了。
XXX
阿保常花很多時間閒聊,有次說到日本漫畫分兩種,通常,用假名 マンガ 標示是一般的漫畫,沒問題,若是用漢字 漫画 標示的可能就是成人漫畫。
這時有同學問:什麼是成人漫畫?
阿保鎮定回答:就是國家地理頻道報導的啊! 有些人沒有錢買衣服穿,衣服都穿少少。(底下已爆出笑聲
阿保一臉不忿斜睨發問者:竟然還問我什麼是成人漫畫,有沒有搞錯... (底下大笑
XXX
阿保:同學,聽說故宮的捷運線要到你們畢業才會蓋好。(底下哀嘆
阿保:你們很想搭嗎? 我可以幫你們! (意指死當
XXX
學校有人跳樓,阿保開示學生:同學,成績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你們對我有什麼不滿,拜託不要在我辦公室上吊嚇我,求求你們。
XXX
阿保的專業是發音,偶爾提及,有次問到:同學,為什麼鳳梨的鳳英文標音是feng?
底下默然。
阿保:因為鳳的發音的確是feng啊! 只是台灣國語唸成 fong lih
底下依然沉默,還在沉思消化。
阿保:同學,還是你們都唸成 ㄏㄨㄥˋ ㄌㄧˊ 不會吧! ( 底下狂笑
XXX
畢照時,某女同學跟系上美魔女老師合照,一陣風把畢業服下襬吹開,露出大腿。阿保見狀戟指大叫:同學 ~ ~ 你這是故意的嗎? 心機很重喔!
XXX
阿保教文法通則,日文五母音あいうえお裡い、え(I 、E)兩者比較特別,動詞詞幹的尾巴若是い跟え,文法上會特別被歸類為上一段動詞跟下一段動詞。
為了便於記憶,阿保攤開五指橫擺,由大拇指開始,依序代表あいうえお,然後將代表い、え的食指與無名指蜷起,變成一個「文法小飛機」。
然後阿保開始耍幽默。
:同學,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沒來上課的人這一招,等到考試考到這一題的時候千萬要把文法小飛機藏好,不要讓他們看到。然後心中暗爽: 嘿嘿! 偏不讓你看我的文法小飛機。(阿保還特意演了一段
狂笑。
其實對語音學有點認識的人要背這個規則不難,I 音跟E 音是口腔發音位置最前最高的元音,常會引起特別的變化。
但有了文法小飛機,X的根本背都不用背,一輩子忘不了。
XXX
阿保問人老了會喪失哪五力? 不外乎記憶力、體力、視力等等。
有人答美麗,阿保笑了。
:我早就沒有美麗了啦!
XXX
阿保感嘆:奇怪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罵幹恁老師!干我們什麼事?
繼而一想:通常罵人都會罵對方心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往好處想,老師在你們心目中跟爸爸媽媽一樣重要嗎?(底下表示並沒有
XXXXXXXXXXXXX
阿保應該可以算是日本通了吧! 就算是一些流行於年輕世代的東西老師也是頗有自信。
但阿保會批判日本。
有一次,阿保耗了大半堂的課開導我們,關於台日ㄈㄈ尺。
阿保說,異國戀不是不好,如果是真心相愛無何不妥,問題是,阿保舉例,有日本交換生明明就自承有女友了,但仍有人倒貼,最後懷孕也沒有好結果。
花了幾十分鐘當然不是只講一兩個故事而已,反正老師們是看到怕了,太多類似的例子,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理智未到,結局不善。
那堂課是難得的全場靜默,阿保最嚴肅的一次。因而印象很深。
但這仍算是一位資深老師當會有的語重心長,還不算什麼,我最佩服的是阿保替中文講話。
最近看關於歐洲拉丁文教育的書,發現英文教育跟中古歐洲的拉丁文教育很像,很愛貶低母語以抬高外語。
從小到大,英文老師自不用說,很多老師與長輩談到中文都說精確性低,說中不如英,但精確性是什麼東西? 定義呢?
英文一字多義的現象比中文常見,且為了英文的述語也常省略,其語氣詞也比中文少 (日文表達語氣的能力又比中文強),難道不會降低表達的精確性?
但整個教育環境如此,英文老師只會挑中文的毛病、不講英文的不足,好像非得証明英文比中文好,大家才會欣然學好一樣(何必搭上母語的臉面去反襯外語?);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長此以往,大家也都說中文精確性不如英文了。
從來沒有看過有哪個老師替中文講話,從小到大阿保老師是第一個。(或許曾有中文老師為中文發聲,我忘了,但在文法比較上做深刻反思的很確定只有阿保
阿保說:有一次,幾位老師在聊天,一位大陸學者聽到日文老師與英文老師在靠盃中文沒有過去式後,冷冷地反問:我不知道過去式除了考試可以用來得分之外,還有什麼用途?
阿保反省道:當他聽到日文與英文師在靠盃中文時,他雖貴為副系主任,也只能尷尬賠笑,但聽到那個大陸學者回嗆才猛覺何必呢!
我相信以阿保的識見,不需要那位大陸學者的警醒,阿保應該只是不想出頭,藉一個故事叫大家不要貶低中文。
阿保接著又說了一個理論,說中文是經濟語言,為了求方便會省掉很多不經濟的文法,過去式就是其一。(可是中文也有難搞的地方
雖然我不確定中文到底有沒有過去式( -了算不算呢?),但仔細想想,過去式的確是很不經濟的文法。因為當我們描述一個動作,若不是仍在進行或未來式,就一定是過去式,所以何必呢!
而中文有未來式與進行式,時態區隔已夠用了(日文也一樣,現在式與未來式同形,但他們自有辦法區隔),雖然有時候沒有過去式真的會造成一點麻煩,但影響真的很小。
相較之下,英文為了過去式而要背那麼多不規則動詞過去式 ,該說他們夠堅持還是我們中文夠精明呢?
不知道,見仁見智,但台灣人只會貶低自己的母語。
大家應該都聽過黑人教授很愛自己非洲出身,上課必穿家鄉傳統服飾以發揚自家文化諸如此類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認同這份精神。
那為什麼身為文化載體的母語大家只會貶低? 為什麼教育環境那麼愛提倡中不如英,且大家就這麼信了精確性差這種說法? 明明大家也常接觸英文,要挑英文的毛病並不算難,卻都不替中文反脣相譏、扳回一城,只放任中文被看輕?
超大的諷刺。
如果連對母語的認同感都十分低落、不為之感到驕傲(就算客觀地講,中文值得驕傲之處也很多),要怎麼教育後代愛護自家文化?
若說不認同所謂中文的普通話為我們的母語,對其沒有認同感,那台語與客語都是漢語支脈之一,跟普通話的文法幾乎無差,且詞彙量還遠遜(歷史因素,不像粤語被列為官方語言),如果看輕普通話,台語跟客語的地位又會好到哪去?
聽說法國人以前對法語自視甚高,且流於極端。而台灣是另一個極端,明明中文跟英文文法差距很大,硬要做比較可攻防之處甚多,誰優誰劣恐怕也只能打至僵局,可是大家就輕易地思想繳械了,就說中文不如英文了。
如果台灣人為著中文有一絲絲不服氣,精確性中不如英這種隨便的論調早被打至千瘡百孔。
XXX
阿保常花很多時間閒聊,有次說到日本漫畫分兩種,通常,用假名 マンガ 標示是一般的漫畫,沒問題,若是用漢字 漫画 標示的可能就是成人漫畫。
這時有同學問:什麼是成人漫畫?
阿保鎮定回答:就是國家地理頻道報導的啊! 有些人沒有錢買衣服穿,衣服都穿少少。(底下已爆出笑聲
阿保一臉不忿斜睨發問者:竟然還問我什麼是成人漫畫,有沒有搞錯... (底下大笑
XXX
阿保:同學,聽說故宮的捷運線要到你們畢業才會蓋好。(底下哀嘆
阿保:你們很想搭嗎? 我可以幫你們! (意指死當
XXX
學校有人跳樓,阿保開示學生:同學,成績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你們對我有什麼不滿,拜託不要在我辦公室上吊嚇我,求求你們。
XXX
阿保的專業是發音,偶爾提及,有次問到:同學,為什麼鳳梨的鳳英文標音是feng?
底下默然。
阿保:因為鳳的發音的確是feng啊! 只是台灣國語唸成 fong lih
底下依然沉默,還在沉思消化。
阿保:同學,還是你們都唸成 ㄏㄨㄥˋ ㄌㄧˊ 不會吧! ( 底下狂笑
XXX
畢照時,某女同學跟系上美魔女老師合照,一陣風把畢業服下襬吹開,露出大腿。阿保見狀戟指大叫:同學 ~ ~ 你這是故意的嗎? 心機很重喔!
XXX
阿保教文法通則,日文五母音あいうえお裡い、え(I 、E)兩者比較特別,動詞詞幹的尾巴若是い跟え,文法上會特別被歸類為上一段動詞跟下一段動詞。
為了便於記憶,阿保攤開五指橫擺,由大拇指開始,依序代表あいうえお,然後將代表い、え的食指與無名指蜷起,變成一個「文法小飛機」。
然後阿保開始耍幽默。
:同學,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沒來上課的人這一招,等到考試考到這一題的時候千萬要把文法小飛機藏好,不要讓他們看到。然後心中暗爽: 嘿嘿! 偏不讓你看我的文法小飛機。(阿保還特意演了一段
狂笑。
其實對語音學有點認識的人要背這個規則不難,I 音跟E 音是口腔發音位置最前最高的元音,常會引起特別的變化。
但有了文法小飛機,X的根本背都不用背,一輩子忘不了。
XXX
阿保問人老了會喪失哪五力? 不外乎記憶力、體力、視力等等。
有人答美麗,阿保笑了。
:我早就沒有美麗了啦!
XXX
阿保感嘆:奇怪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開始罵幹恁老師!干我們什麼事?
繼而一想:通常罵人都會罵對方心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往好處想,老師在你們心目中跟爸爸媽媽一樣重要嗎?(底下表示並沒有
XXXXXXXXXXXXX
阿保應該可以算是日本通了吧! 就算是一些流行於年輕世代的東西老師也是頗有自信。
但阿保會批判日本。
有一次,阿保耗了大半堂的課開導我們,關於台日ㄈㄈ尺。
阿保說,異國戀不是不好,如果是真心相愛無何不妥,問題是,阿保舉例,有日本交換生明明就自承有女友了,但仍有人倒貼,最後懷孕也沒有好結果。
花了幾十分鐘當然不是只講一兩個故事而已,反正老師們是看到怕了,太多類似的例子,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理智未到,結局不善。
那堂課是難得的全場靜默,阿保最嚴肅的一次。因而印象很深。
但這仍算是一位資深老師當會有的語重心長,還不算什麼,我最佩服的是阿保替中文講話。
最近看關於歐洲拉丁文教育的書,發現英文教育跟中古歐洲的拉丁文教育很像,很愛貶低母語以抬高外語。
從小到大,英文老師自不用說,很多老師與長輩談到中文都說精確性低,說中不如英,但精確性是什麼東西? 定義呢?
英文一字多義的現象比中文常見,且為了英文的述語也常省略,其語氣詞也比中文少 (日文表達語氣的能力又比中文強),難道不會降低表達的精確性?
但整個教育環境如此,英文老師只會挑中文的毛病、不講英文的不足,好像非得証明英文比中文好,大家才會欣然學好一樣(何必搭上母語的臉面去反襯外語?);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長此以往,大家也都說中文精確性不如英文了。
從來沒有看過有哪個老師替中文講話,從小到大阿保老師是第一個。(或許曾有中文老師為中文發聲,我忘了,但在文法比較上做深刻反思的很確定只有阿保
阿保說:有一次,幾位老師在聊天,一位大陸學者聽到日文老師與英文老師在靠盃中文沒有過去式後,冷冷地反問:我不知道過去式除了考試可以用來得分之外,還有什麼用途?
阿保反省道:當他聽到日文與英文師在靠盃中文時,他雖貴為副系主任,也只能尷尬賠笑,但聽到那個大陸學者回嗆才猛覺何必呢!
我相信以阿保的識見,不需要那位大陸學者的警醒,阿保應該只是不想出頭,藉一個故事叫大家不要貶低中文。
阿保接著又說了一個理論,說中文是經濟語言,為了求方便會省掉很多不經濟的文法,過去式就是其一。(可是中文也有難搞的地方
雖然我不確定中文到底有沒有過去式( -了算不算呢?),但仔細想想,過去式的確是很不經濟的文法。因為當我們描述一個動作,若不是仍在進行或未來式,就一定是過去式,所以何必呢!
而中文有未來式與進行式,時態區隔已夠用了(日文也一樣,現在式與未來式同形,但他們自有辦法區隔),雖然有時候沒有過去式真的會造成一點麻煩,但影響真的很小。
相較之下,英文為了過去式而要背那麼多不規則動詞過去式 ,該說他們夠堅持還是我們中文夠精明呢?
不知道,見仁見智,但台灣人只會貶低自己的母語。
大家應該都聽過黑人教授很愛自己非洲出身,上課必穿家鄉傳統服飾以發揚自家文化諸如此類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認同這份精神。
那為什麼身為文化載體的母語大家只會貶低? 為什麼教育環境那麼愛提倡中不如英,且大家就這麼信了精確性差這種說法? 明明大家也常接觸英文,要挑英文的毛病並不算難,卻都不替中文反脣相譏、扳回一城,只放任中文被看輕?
超大的諷刺。
如果連對母語的認同感都十分低落、不為之感到驕傲(就算客觀地講,中文值得驕傲之處也很多),要怎麼教育後代愛護自家文化?
若說不認同所謂中文的普通話為我們的母語,對其沒有認同感,那台語與客語都是漢語支脈之一,跟普通話的文法幾乎無差,且詞彙量還遠遜(歷史因素,不像粤語被列為官方語言),如果看輕普通話,台語跟客語的地位又會好到哪去?
聽說法國人以前對法語自視甚高,且流於極端。而台灣是另一個極端,明明中文跟英文文法差距很大,硬要做比較可攻防之處甚多,誰優誰劣恐怕也只能打至僵局,可是大家就輕易地思想繳械了,就說中文不如英文了。
如果台灣人為著中文有一絲絲不服氣,精確性中不如英這種隨便的論調早被打至千瘡百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