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酸得很傳神,台灣簡直「國際觀上癮」,有梗。
終於,台灣這個「反思上癮」的國家也總算有人反思國際觀這個大道理了,儘管作者並非站在反對的立場,只是借勢擠兌大眾去重視認識自己國家的重要性。
不管是國際觀、本土觀,總之認識這個世界具有不容否認的重要性。
最近ISIS新聞很熱,隨之國際情勢、深入瞭解、歷史情仇等關鍵字大出。
既然要深入瞭解,可以去圖書館借一本中東簡史。
若要說本土觀,任何圖書館都有台灣史料專區。
問題是有多少人看得下去?
X X X X X X X
大家都知道跟學生講大道理己經沒用了,現在流行學習動機這回事。那同樣地,「你不理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要有國際觀」、「國際觀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等道理大家會不知道嗎?
然而一般大眾增進國際觀的動機是什麼?
好比說現在中東問題很火,如果多瞭解一點,或許能在朋友之間引導話題風向,多少有些快感。
而其他,東南亞、中南美洲、大洋洲諸小島、非洲等地區的相關知識有什麼用?
大部份僅淪為填塞話題空白的冷知識吧? 比如一些獨特的風俗。
除非,朋友們真的很熱心於國際觀這回事,不然討論太深入,比如哈薩克因為能源、優異地理位置而前途看好、斯里蘭卡因為英國引入坦米爾移民導致日後坦米爾獨立軍事組織及其後續影響.........等等,別人要怎麼接?
這有點「雞生蛋、蛋生雞」迴圈的氣味。 教育告訴我們要關注國際→大家對國際事務關心→造成討論國際的動機→大家對國際事務關心.......
X X X X X X X
另外,之前有教育學者說台灣人只會關心大國、強國,搞得好像所謂的國際只有歐美日、金磚四、四小龍而已。
是啊! 問題是跟別人講貝魯特、馬爾他、賴比瑞亞、海地、烏茲別克等國家大家有興趣嗎?
另外,很多呼籲大眾關注東南亞的評論都淪於勢利了:因為東南亞影響力越來越大。
大家想要勢利的國際觀嗎?
可是反過來想,社會大眾為什麼要花精神注意無關緊要的國家?
X X X X X X X
有人說常常出國不代表有國際觀,是沒錯,但是常出國見見世面多少有幫助。
當自己確實地體驗文化洗禮或異文化震撼不就是貨真價實的國際體驗?
我認同所謂的國際觀,最好是面對國際情勢能瞭解背後基礎的脈絡、能夠侃侃而談,如果台灣學生都能如此,真的超屌!
然而,像常出國玩、知道很多各地異聞奇俗等看似較膚淺的智識也很重要,那也是培養國際觀的法門之一。
大家不是常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
想像自己在某個國家不停地走走轉轉,累積眾多的瑣碎認識,當有一天看到某個專欄評論那個國家時,心裡突然生出一股不以為然、覺得可以再講得客觀一點。
我覺得這樣就是所謂的「認識這個世界」了。
如果大眾沒有認識世界的強烈動機,不斷地要求大眾好好地做功課搞懂國際情勢、培養所謂的國際視野...... 雖然是對的啦! 但覺得收效有限。(來啃啃看中東簡史啊!
我覺得,與其不斷地呼籲國際觀,倒不如多多挖掘各個國家 (任何國家,絕不勢利) 的趣事、評論、動態。
好比說
這種小不拉嘰的國家也有南北情結吔!
這麼無聊的運動是在瘋什麼啦?
咦! 原來他們不怎麼在乎學童教育這種事呀! 為什麼咧?
看一下這個國家的「奧斯卡」典禮是咧衝蝦毁?
看一下這個國家如何對付鄰國的打壓。
看看這個國家對鋼鐵人有什麼看法。
觀摩一下這個國家怎麼罵他們的總統。
本來台灣就是個不受重視的小小國家,所以我想,關注不受重視的國家應該會有很多共鳴、會覺得有趣,或是一絲絲天涯若比鄰的小窩心。
如果大家能創造挖掘並分享奇聞異俗的群眾習慣,不需要大家都能對國際侃侃而談,光是積漸而微、對世界各地異同的掌握感就夠強了。
至於分析國際情勢這種事,交給有興趣的人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