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關於文化沒有本土化

http://udn.com/news/story/7549/846484#discuss

罵商家、罵單位、罵商人都很容易,但歸根究底,民眾自己才是一切禍源的來頭。

除了咖啡這個例子,這十年來台灣越見流行的賞櫻文化也是忽視本土文化的例子。

賞花是一個很值得培養的文化底蘊,而如果台灣人真的很重視「文化多元性」的話,為什麼要學日本人?

原住民會不會賞花我不知道,我知道華人傳統上賞梅、賞菊。

如果不想被「漢文化意識」牽著鼻子走,堅持要走出台灣人的路,個人認為比上述三種花好看的也不在少。

比如台灣櫟樹,好看、多變、富季節性。

全台灣各個觀光景點都在瘋植櫻花,怎麼大家不覺得這是種盲目的跟風?   沒主體性、不注重傳統及自然植被景觀。


關於花,最近才知道原來以前台灣人過媽媽節是送傳統上象徵母親的萱草,也就是金針花。但因為母親節是西方的觀念,所以也有人送康乃馨,形成中西二元並存的景況。

結果現在有多少人知道原來台灣曾有過金針花、康乃馨並呈的媽媽節?

所謂多元性,如果沒有對自我文化的矜持,往往被多元性害到,被外國的「元」幹掉,又變回一元,同時又降低全世界的文化歧異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