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無為的前提

老子的老師說,老子講無,而莊子講去無。

意思是說,老子主張去掉對有的執著,但莊子更進一步說,如果執著於無,也等於是一種有,還不夠灑脫。


葉問 2裡,甄子丹對好鬥的黃曉明說:能打有什麼用,我老了你隨時都可以打倒我。

與此對話之精神相似的思想在中國佛道界常見不鮮。

而呼應第一段,爭第一為何沒有用? 爭第一很爽、很炫耀啊!  年輕時不爭第一老了也一樣不能打啊!   有什麼差?


還有一種常見的佛家故事,得道高僧視凡人的珍寶為糞土,使人大徹大悟。

可是為什麼珍寶一定要是糞土?   視珍寶為珍寶不是很開心嗎?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把「前提」忽略掉了,只顧著「去有」,而沒有說明為什麼要「去有」,然後這種故事就變成一種對「無」的執著。

之所以要去掉名利慾望,是為了避免名利所引起的煩惱與執著,但如果對名利的執著沒有很嚴重,為何要捨棄追逐名利的快樂?   難道去掉慾望之心不需要付出努力嗎?  難道不會痛苦嗎?

另外,如果自己心甘情願接受追逐名利所帶來的困擾,比如運動選手對運動傷害的覺悟,那也是一種灑脫。

倒是一心規勸別人放下名利之心的人,難道不是一種執著?    沒搞清楚別人的故事,一心要去有,反而會落入堅持無的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