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有時直覺才是最高明的理性

突然想起某本三國點評裡一段話,說袁紹氣度不如曹操,袁紹南伐失敗後殺當初諫止者,而曹操則是伐烏桓歸來賞賜當初諫止者。

其實這麼比不大對,因為袁紹失敗,曹操成功,成功者往往能表現得比較大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活經驗,所以怎麼可以憑這條例証說袁紹氣度不如曹操呢?

繼而又想,其實很多史評也未必可靠,畢竟史海浩淼,要去索求古人的個性、動機、善惡是件很難的事,故事後面可能還有別的故事,表面的因果關係有可能是錯的。

其實我們要了解身邊的人的個性都有點難度了,更何況要依據資料往往淺薄或難免不實的歷史。


跟史書一樣,當我們要去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可能列舉出兩者之間發生的所有大小事才去做評斷,可能頂多列舉三四件故事後就會下評斷了。

這樣可能很危險,因為在列舉的時候,可能心已有偏見而特意去挑自己想要的部份去講,這樣會誤導別人。

與此相似的,在現在這個很愛問原理、為什麼的「理科時代」,很喜歡透析個人、人文科學,很喜歡講方法、講「活」。(很多時候,所謂的活就是硬要解釋出來,遠非「活」這個字那麼飄逸自由

比如說,很多人喜歡問別人「為什麼喜歡他/數學/足球/聊天.....」,然後希望別人講出個說法。問題是很多時候就是沒有為什麼,或是說,可能有個道理,但那個道理太深奧,根本不是可以用語言去描述出來的,硬是要講,也只會流於表面,甚至被自己制約。

好比說,為什麼會看一個人特別順眼,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硬是要講出個說法,只能挑出其中幾個比較明顯的原因,比如個性活潑、聰明、有趣等等。

但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如果改天遇到一個不活潑、不聰明、悶的人,卻也喜歡他,該要怎麼解釋?

然後可能還會問自己:我怎麼會喜歡他?   或被別人問:啊你不是喜歡活潑的人?

何必呢!



而若把「他」置換成一個名詞,比如正義,請問要如何去定義?

若貿然去定義她,會不會被自己制約?

之前上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師的課,老師講到他小時候有上過私塾。私塾老師很凶,教法也很「死」,只叫學生背書而不解釋,總說看久了就會。

我不欣賞這種教法,可是我認為在文科這個領域,有必要降低「解釋」、「詮釋」的重要性。

所謂的學識其實累積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累積永遠重於教學。逼學生看一萬本書、行萬里路而不發半句話,也好過用少少幾本書去「教」學生來得有用。

解釋是不得不然,或輔助、速成,而非必要性的,相反的,累積,或說所謂的淵博是首要的,當腦袋累積的東西夠多,自然會有自己的一套,而那一套往往很難解釋出來。

人們無法定義什麼是筆,但大家都有辦法認出筆這個東西;人們無法定義正義,可是每個人都喜歡去評斷一件事正不正義。


常常看到我們的社會罵那種一直教人背東西的教學很死,理科方面我不敢說,如果是文科方面的教學,我倒覺得那種「死方法」很聰明,如上述,在文科領域,累積比所謂「理解」 (通常是指老師教得好、有條理) 來得重要。

當然,如果要說逼小孩讀書可能會害他們不愛讀書云云,那又是另一回事,我也不敢評斷。


現在的社會很愛講原理,但是面對某些海闊天空的社科、人文、情感方面的學問,硬是要講原理,學理科那樣去透析,我覺得有時反而會制約自己,也制約別人。

卻也不是說定義這件事是錯的,無為無不為,硬是叫別人不要去定義或解釋也是一種阻礙,何況討論定義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重點還是累積,至於什麼川流匯成大海、什麼泥沙造就高樓就不用去計較了。




有時候,自己內心的感覺會比別人拉拉雜雜一大串解釋、或援引例証証明來得更纖細而深奧,憑著感覺走反而是更高明的「理性」。

千百年前的人就知道,言語遠不如人們的心智複雜。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質疑那些質疑的

如果說騙人是第一層,更高的境界就是讓人自以為被騙。

拆穿騙局很簡單,拆穿「拆穿騙局之騙局」就很難,更煩的是,因為思考上了檔次,開始懂得自我質疑,也不禁會自疑「拆穿騙局之騙局」並不是騙局,而是自己陷入「拆穿 拆穿騙局之騙局」的騙局。  

負負得正,負正得負,沒完沒了。


台灣人已懂得質疑與抨擊傳統、官方說法、版定歷史、政府等等,這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舉例來說,有一個被普遍被接受的說法: 「中國歷代統治者推行儒教是為了方便統治人民」,洗腦來著。

較知名的例子是朱元璋很討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孟子。


個人也不是很喜歡孟子,因為他想法太過理想,漢唐以前士人們並不是很敬重孟子,還常有人譏他迂,如蔡邕。

孟子是個厲害的辯士、令人尊敬的士人典型,但我人認為他不受國君重用不是沒有道理,當時的戰爭從春秋初期的儀典象徵式的君子較量變成無所不用其極的血腥拼殺 (請用日本侵華史去想像) ,他老人家還在「王何必曰利」、「王霸之辨」、「仁者無敵」,甚至講空虛妄誕的「法先王」,換做我是國君也受不了。

比他早期的吳起也源本於儒家,卻懂實際,幫助魏武侯完成對秦防禦工事後對武侯說:守國在德不在險。    雖說德先於險,但務求兩者兼備。

我覺得吳起才是亂世能臣的原型,而孟子奉在廟堂養朝廷清望可以,當時也確實如此,若真的予以宰執大權,恐怕是個災難。
(官本來就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養朝廷清望、榮耀賢人國老以拉攏民心與士林,一種是真的幹事的。  史書常為著國君冷落賢人就說國君不長進,可賢人也有分啊!


孟子因為反對國君濫權符合後世對君權的反省而受到尊敬,越後世越然,但我覺得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在當世並不是創舉,而是老調。

儒家法先王的道統一直都延續著,藉此強調保養民生的重要性,勸諫國君不要過度干擾人民。

比孔子早的鄭子產已在強調民意的重要性,雖未達「民貴君輕」之「激進」,其精神其實一致  (所以我認為民貴君輕雖然類似現代的民主,但主要是在強調保養民生,若國君做不到,人民就會「請另一人做主」。這種類似代議民主的思想是古人理想的極限,卻是現代人眼中未臻完美的手段

然而,當時中國正在進行一次劇烈的變化,尊王賤霸、保養民生變成求強致霸、富國強兵(理想的王已不合時宜),從春秋開始,儒家的價值觀開始調整,不再求完美的「無為而治」,而是走向必得嚴密地動員人民的強國計劃,儒家應時漸漸衍出法家人物,段干木、吳起與後期的韓非子都是例子。

而同時,孟子諸生因此走向護衛傳統的道路,強調王霸之辨、法先王、仁者無敵,其實那在當時應是儒士價值觀微調的反動,而非進步。

現代人常把孟子與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做對比,並以後代價值觀評斷說孟子思想是進步的,我覺得那種比法不適當。

孟子生於戰國初期,韓非子是晚期,韓非子已集法家之大成,並畸型地以君為尊(大概就是軍國思想吧) ,我們可以說那是法家的變調、退步,但論及孟子,應比之與其時代接近的荀子、段干木、吳起等人,若符應當時時代的價值觀去推想,個人認為孟子是當時儒士中的迂腐分子,絕非進步。

只是在中國兩千年專制歷史的映襯下,孟子民貴君輕思想顯得殊聖而已。


寫了那麼多,跟題目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我收束不住而已,若硬要扯,我可以說,歷史評論十分困難,可以用單一事件去評論某些君主想用儒教去控制人民,但怎能肯定歷代統治者一直採用儒教全是為了控制人民?

今天若採用墨家治國,難道墨家沒有君君臣臣、死命衛國那一套?  (墨家頗不近人情,有點宗教家氣味,若把墨家推為國教,恐怕問題也不小

可不可以說因為儒家是西周以來發展最成熟的一套體系所以漢武帝獨尊儒術?  (雖說漢初敬黃老,但有人可以想像用老莊思想治國會怎樣嗎?   用現在社會去套套看,也是很怪

有人說「獨尊」大有可議,問題是漢初積極搶救先秦典籍,很重視原典,並不像朱元璋那樣會亂刪文句,而在五經中,如前所述,在君君臣臣之外也不乏尊重人民、賢者居之的思想。

事實上,西漢的王莾以一時聲望名正言順地讓皇帝「禪位」給他,而東漢的太學生也是出名的有氣節,議政之激烈要兩次黨錮之禍、迫害士人數百名才壓熄,可見漢朝的專制主要在於手段不在於儒家思想。

我認為,質疑中國帝王獨尊儒術之用心之餘仍得持保留空間,質疑先人也質疑自己。



質疑傳統很簡單,質疑 對傳統的質疑反倒是大家比較少在做的,而且有時候為傳統護航還會被冠上「被洗腦」的帽子。

為政府「護航」也是一樣,或許會錯,但若處在一個大家都在罵政府的環境裡,我想我總該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錯了,反正靠盃政府的人那麼多,不差我一個。

而我若對了.......其實多我一個也沒什麼作用,這個論點失敗。


總之,我很討厭那種「你應該要懂得質疑政府與傳統」的苦口婆心姿態。

打個比喻,如果有個男的敢在大家面前說他有大男人主義我會很欣賞他,因為這種人很少了,現代人已習慣擺出PTT的姿態,真的怕太太還是裝的沒人知道,反正這就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笑點全寫在臉上

對一個伺機而動尋找笑點的人來說,世界上有些人,極少數,身上帶著與笑意千絲萬縷的律動。

可能一個做作的蹦臉世界也為之地動天搖。

因為我笑了,笑得很扭曲。



據說笑點來自於對事物的敏感,政治笑話是也、黃色笑話是也、種族歧視笑話也是也。

而有些人的臉,滿滿都是笑點。

那個觸發笑意的纖細是鬼斧神工的,不著匠氣,一舉而就。

說到這,不得不讚嘆一下文法老師蘇克保,不愧是膽敢挑戰吉本興業的男人。



很多人常蹦著臉,看起來很嚴肅,事實上眼睛尖蔟起來都是在尋找那一絲絲的敏感,抓著瞬眼即逝的好梗、爛梗、硬要凹的梗。

難得有時候遇到這種人,聊著聊著我的眼睛也會瞇起來,嘴角要笑不笑。

台語叫「ㄉㄨˋ牌」啊!

我還在「說書人」的層次,像蘇克保老師那種級數的叫做「材料」、「原型」,他們不斷擴展既有領域的材料與層次,是讓宇宙膨脹的動力之一。


于美人說過講笑話可以測出學生的國文實力大概在哪裡,我則相信笑話本身就是個檻,一步一重山,搞笑能力是步步積累的,而那些搞笑大王就是高山。



最近班上幾座高山即將缺席,想舉杯為他們致敬。

並祝福他們將來成為搞笑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