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關於 上李鴻章萬言書

之前聽到一個關於國父孫文上萬言書的論述,覺得還滿值得思考的。

他說,孫文上的萬言書多為陳腔爛調,李中堂大人日理萬機,每天接收的建言想必以千百計,當然不會理他。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只因為越長大對孫文的評價越低,所以覺得還滿有可能的,當然這只是一種心裡的感覺,說不得準。 

但普遍意識裡常常會把上位者的智慧貶低,總覺得做官的是豬腦袋,而偉人的小時候一定就是人材,不聽他們的建言 ─── 豬腦袋中的豬腦袋。

可是李鴻章畢竟是李鴻章,能在清末中西交關的混亂政局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人,必定是龍中龍、鳳中鳳,絕非承平時代裡憑著曲意奉上把權的弄臣可比。 (其實光是在朝廷裡混到一人之下也很不簡單了,至少心理學、厚黑學要夠紥實 )

或許應該重新審視為何李中堂大人不回孫文的萬言書。  (搞不好是在千萬公文裡被人抽去包便當了,就這麼簡單的原因,讓中國出了一位國父)

 上李鴻章萬言書 的連結


首先,國父說他的呈書裡有四大網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但這樣太籠統,細分一下,我覺得重點有:

廣設學校,並且教有用的科目(西學),另外,奬勵科學人才。

派人去學農政,改善中國農業技術,並治理水利。

推廣商業,少收關稅,保護商人。

購辦能節省人力的器械,並善加運用中國的資源。

加強交通建設。

鼓勵農民種嬰粟,與英人競爭鴉片市場,使其無利可圖,到時再禁絕鴉片。


個人覺得,大部份的建言對李鴻章來說都是廢話,不是不想做,是情況不允許,比如治水利,國父舉外國的例子說明治水的重要性。

其實若說全世界哪國家最重視治水,最瞭解治水的重要性,中國絕對擠得進前五名。但黃河非同小可,全世界含沙量第一高的凶河,非一般治河案例可比,更何況,那時候的清廷有那個錢去整治黃河這個大凶河嗎?  更不要說,李鴻章的時程表裡治理水利是否放首位。

還有培育人才、興農利、購辦器械、改善交通等,都是陳腔爛調了,連孫文在文末都說清廷在這些方面有哪些建設了,那你幹嘛再提,而且也沒提出有建設性的辦法或改進,只是說明這些陳腔爛調的「重要性」。

顧我中國仿效西法,於今已三十年。育人才,則有同文,方言各館,水師,武備諸學堂;裕財源,則闢煤金之礦,立紡織製造之局;興商務,則招商輪船,開平鐵路,已先後輝映矣。


至於保護商人、少設關稅等,這就牽涉到稅收了,或許是清廷缺錢還怎樣,總而這之,孫文還是沒有提到有建設性的辦法,只說明它的重要性,而且每次孫文都是用列強的成功經驗來旁證。

但這種論證太薄弱,首先,列強有錢,清廷缺錢這點就會讓這些論證大打折扣了。

更吐血的是,孫文說為何中國效法西方人已有三十年仍不能趕上列強? 因為 ── 沒有做到他的四大綱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孫文的行文看似合理,卻空洞得緊,只是把亂象整理出治理綱要而已,但這些綱要掌管全國的李中堂大人會比你還不清楚嗎?  重點是怎麼做?  怎麼改進?  就算你不知道,至少你也告訴我哪些事比較重要,哪些事比較不急。

但孫文連輕重緩急的次序也不敢講。


另外,孫文也舉日本為例想說明為何中國無法維新成功:

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後於我,仿效西法亦後於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以能舉此四大綱,舉國行之,而無一人阻之。
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無行之人。方今中國之不振,固患於能行之人少,而尤患於不知之人多。夫能行之人少,尚可借材異國,似代為之行;不知之人多,則雖有人能代行,而不知之輩,必竭力以阻撓。此昔日國家每舉一事,非格於成例,輒阻於群議,此中國之極大病原也,
事實上,日本人推行之初受到超大阻撓,幕府會被推翻,部分原因就在於推行西化導致藩主起義,只是新政府上台後發現不西化不行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西化。

如果幕府不被推翻,藩主有遠見一點上下一心西化,日本人會更早崛起。


然後,孫文總結:中國不能成功在於知之人少,阻之人多。

還是廢話,李中堂大人會不知道? 重點在於要怎麼改善。  但孫文沒講,這段落落長的段落有寫等於沒寫。



個人覺得整篇文章裡只有兩點有建設性,一是自己種嬰粟田對抗英國貨,但孫文也沒考慮到外國人收購農田的可能性。

假如外國人用銀彈攻勢壟斷中國的嬰粟田,中國人還是要吃鱉,除非那時中國已經強大到可以反制外國人壟斷;不然,試辦自種嬰粟的前後差別只是種田的人從印度人變成中國人而已。

另外一點是派人去學農政這點。

我不知道是清廷真的那麼死腦筋,沒派人去學,還是孫文不知道;如果清廷真的都沒派人去學農政也太白目了,若是如此,孫文的建言中我覺得這點最重要。


不知道我的想法會不會太偏激武斷,總之我個人認為李鴻章不理孫文很正常。

5 則留言:

  1. 我作大學報告要摘錄您的見解,
    但僅用做教學相關用途,
    而非商業途徑,
    並會載明出處,
    若您覺得不妥,
    我會再行刪除的。

    回覆刪除
  2. 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戰敗,清廷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
    國父 孫中山先生力陳萬言書給
    李鴻章,倡言「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但其主張未獲當局重視,遂至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這是中國國民黨最早的組織。清廷的昏庸、腐敗、無能導致世界列強瓜分、割地、賠款。中國國民黨在國父 孫中山先生領導組織團結動員革命十次失敗,第十一次成功於1911年創立了中華民國,至今一直以國父三民主義的精神,歷經了軍政、訓政、憲政到台灣建設民生、國防、實業、交通、內政、外交、心理..。從開國到建國治國,無一不是靠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動員團結人民的力量才有今天的成果。由過去政黨輪替的經驗,那些擾亂國民黨執政的在野黨只是有心奪權無心做事的。面對未來我們要守住國民黨執政的善良、愛與祥和。以團結對抗惡毒的分化、造謠、抹黑。把這次的選舉當成是第十一次的起義,複製過去的成功,貼在未來的願景上。大家把神聖的一票投給有心執政負責到底的國民黨候選人。

    回覆刪除
  3. 李鴻章無法採用,實是孫先生萬言書內容,若是施行將傷及慈禧皇權。

    國父思想深懷大道之行,批判之前,何不深思當今施政是否以達此目標?不要因讀多了教科書就說是陳腔瀾調,應力求目標使其具可行性,並落實之,如此研究孫先生一生與其思想才有意義。



    回覆刪除